中西藥分類 |
西藥
|
作用分類 |
血液系統(tǒng)藥物\升白細胞藥
|
英文名 |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
漢語拼音 |
|
別名 |
rhG-CSF
|
藥物組成 |
|
性狀 |
本品為白色粉末或膨松塊狀物,系用大腸桿菌(E.Coli)或中華倉鼠卵巢細胞經(jīng)基因重組技術(shù)產(chǎn)生的含174個氨基酸的糖蛋白造血因子,分子量約為2萬。其注射液為無色透明液體,無臭,但稍有特異臭。
|
功效 |
|
主治 |
使用本品的主要目的是促進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恢復,多用于骨髓移植、腫瘤化療后。其他情況下的中性粒細胞減少也可應(yīng)用,但其效果取決于用藥前的中性粒細胞早期細胞的殘存量。近年開展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本品可用為干細胞動員劑之一。
|
用途 |
|
方解 |
|
藥理作用 |
本品促進粒細胞集落的形成,促進造血干細胞向中性粒細胞增殖、分化。對成熟的中性粒細胞可促進游走、吞噬、產(chǎn)酶、釋放活性氧、殺菌能力和對外來異物的粘著作用。還可動員成熟中性粒細胞從骨髓進入外周。能使早期多能造血干細胞進入細胞周期,連日應(yīng)用可促使骨髓造血干細胞進入外周血。G-CSF通過受體發(fā)揮作用。
|
體內(nèi)過程 |
對健康男子進行的靜脈點滴及皮下注射給藥(1μg/kg)的研究結(jié)果表明:靜滴30分鐘后,其t1/2為1.40小時,并有隨劑量的增加而延長的傾向,AUC為21.60ng·h/ml;皮下注射,血藥峰濃度出現(xiàn)于給藥后3.5-4.5小時,t1/2為2.15小時,AUC為11.71ng·h/ml,生物利用度是0.54。皮下注射4小時以后,血藥濃度比同一時間靜滴時為高。靜滴或皮下注射連續(xù)給藥6日時,血藥濃度變化均與單次給藥時無明顯差異。無論哪種給藥方法及用量,給藥48小時后,血藥及尿藥濃度均在檢出界限以下。
|
劑型 |
片劑,注射劑
|
規(guī)格 |
注射劑:0.3:75μg,0.6ml:150μg,1.2ml:300μg。凍干注射劑:每支50μg,100μg,250μg,附帶1ml溶劑。
|
用法用量 |
1.在骨髓移植時促進中性粒細胞數(shù)的增加 通常,在骨髓移植后的次日或第五日起,以5μg/kg(或300μg/m2)的劑量每日1次靜脈點滴。
2.對腫瘤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少癥 通常,對因抗癌化療引起的中性粒細胞減至1000/mm3(白細胞數(shù)2000/mm3)以下的成人患者或500/mm3(白細胞數(shù)1000/mm3)的兒童患者,在使用化療藥后,皮下注射本品2μg/kg(或50μg/m2),每日1次。如皮下注射有困難,可改為靜滴,成人5μg/kg(或100μg/m2),兒童2μg/kg(或100μg/m2)。
|
不良反應(yīng) |
1.偶有皮膚發(fā)紅、皮疹,有時會有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yīng)及肝功能損害;還可引起骨痛、腰痛、胸痛等;還可能引起ALP,LDH升高及發(fā)熱、頭痛、倦怠、心悸、尿酸和肌酐升高等。
2.對孕婦及早產(chǎn)兒、嬰兒的安全性尚未確認。
3.對本品或其它基因重組制品有過敏反應(yīng)的患者忌用本品。
4.有藥物過敏史、有過敏體質(zhì)以及有肝、腎、心、肺功能重度障礙的患者,需慎用。
5.臨床前研究表明,無論哪種給藥途徑,單次給予本品對大鼠、狗和猴的LD50都在3000μg/kg以上。10μg/(kg·d)連續(xù)靜注4周、1μg/(kg·d)連續(xù)靜注13周無不良影響。
|
注意事項 |
1.本品的使用對象僅限于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患者。使用本品期間,要定期檢查血象,當中性粒細胞增至必要值以上時,需減少劑量或停止用藥。
2.應(yīng)用時應(yīng)注意過敏反應(yīng)發(fā)生。
3.由于本品有刺激粒細胞增生的作用,對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未緩解病人以及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伴原始細胞增多的患者,本品有無促進白血病進展作用,應(yīng)用后利弊如何,尚無確定答案。暫應(yīng)慎用,但也不排除在中性粒細胞嚴重缺乏而又面臨感染時短期應(yīng)急之用。
4.本品裝于單點易折安瓿中,使用前先用酒精擦拭開口處,再行折開。
5.靜滴使用時,應(yīng)與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鹽水混合使用。
6.不得與其它注射液混合使用。
|
貯藏 |
10℃以下.避凍保存。
|
備注 |
*號為英文名國際非專利藥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for Pharmaceutical Substances ,簡稱INN)或無國際專利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