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藥學(xué)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石韋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xué)成分查詢
    

石韋

  
別名 石zhe、石皮、石葦、金星草、石蘭、生扯攏、虹霓劍草、石劍、虹霓劍草、金湯匙、肺心草、會全草、石耳朵、蛇舌風(fēng)、小葉下紅
漢語拼音 shi wei
英文名 Pyrrosia Leaf, Leaf of Shearer's Pyrrosia, Leaf of Japanese Felt Fern
藥材基原 為水龍骨科植物石韋、廬山石韋、西南石韋、華北石韋和有柄韋等的全草。
動植物形態(tài) 1.石韋,植株高10-30cm。根狀莖細長,橫生,與葉柄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頂端漸尖,盾狀著生,中央深褐色,邊緣淡棕色,有睫毛。葉遠生,近二型;葉柄長3-10cm,深棕色,有淺溝,幼時被星芒狀毛,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狀莖上;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并不延于葉柄,全緣;上面綠色,偶有星狀毛和凹點,下面密被灰棕色的星芒狀毛;不育葉和能育葉同型或略短而闊;中脈上面稍凹,下面隆起,側(cè)脈多少可見,小脈網(wǎng)狀。孢子囊群滿布于葉背面或上部,幼時密被星芒狀毛,成熟時露出;無囊群蓋。
2.廬山石韋,植株高20-60cm。根狀莖橫生,密被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簇生;葉柄粗壯,長10-30cm,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狀莖上;葉片堅革質(zhì),闊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向頂部漸狹,銳尖頭,基部稍變寬,為不等圓耳形或心形,不下延;側(cè)脈兩面略下凹。孢子囊群小,在側(cè)脈間排成多行;無囊群蓋。
3.西南石韋,植株高達25cm。根狀莖長而橫生,密被褐色鱗片,披針形,長漸尖頭,全緣。葉近生;葉柄長2-5cm,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狀莖上;葉片軟革質(zhì),長3-10cm,中部寬6-15mm,狹披針形,向兩端漸變狹,下面的星狀毛較長,有時葉片較大,側(cè)脈不明顯。孢子囊群在側(cè)脈間緊密而整齊的排列;無囊群蓋。
4.華北石韋,植株高達25cm。根莖長而橫生,密被披針形鱗片,長漸尖,全緣。葉遠生;葉柄長2-5cm,以關(guān)節(jié)著生;葉片軟革質(zhì),線形至狹披針形,長3-8cm,中部寬6-15mm,上面幼時疏被星狀毛,老時脫落,有凹點,下面密被短而細的橙褐色星狀毛,干后有時向上內(nèi)卷;側(cè)脈不明顯。孢子囊群在葉背面整齊地排列成數(shù)行。無囊群蓋。
5.有柄石韋,植株高5-20cm。根狀莖長而橫生,密被褐棕色的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遠生,二型,厚革質(zhì),上面無毛,有排列整齊的小凹點,下面密被灰棕星狀行;孢子葉柄遠長于葉片,長約3-12cm,營養(yǎng)葉柄與葉等長;葉片長圓表或卵狀長圓形,先端銳尖或鈍頭,基部略下延,孢子葉干后通常內(nèi)卷,幾成筒狀;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成熟時滿布葉片背面;孢子囊呈圓的兩面形,無蓋,隱沒于星狀毛中。
資源分布 1.石韋分布于華東、中南、西南地區(qū)。 2.廬山石韋分布于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3.西南石韋分布于湖北、四川、云南。 4.華北石韋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甘肅、寧夏、山東、湖北、湖南、四川。 5.有柄石韋分布于西南及吉林、遼寧、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廣西。
生態(tài)環(huán)境 1.石韋附生于海拔100-1800m的林中樹干或溪邊石上。 2.廬山石韋生于海拔500-2200m的林中樹干或石上。 3.西南石韋生于林中巖石上。 4.華北石韋生于海拔300-1800m的巖石上。 5.有柄石韋生于海拔200-2200m的山地干旱巖石上。
藥用植物栽培 生物學(xué)特性 喜陰涼干燥的氣候,生于巖石上。
栽培技術(shù) 分株敏殖:3月栽種,栽前選營養(yǎng)葉片較多的老株,連根挖起,每3-4節(jié)剪成1段,放水中浸1晝夜,吸足水分后栽種。應(yīng)選樹下巖石有苔蘚植物的地主才易栽活。栽時按行株距23-27cm,把苔蘚植物刨開,放入1-2段根莖,用濕潤的腐殖質(zhì)土壓緊。亦可利用石坎壁栽種,將種苗放在縫隙里,用濕潤的腐殖質(zhì)土塞穩(wěn)。
田間管理 栽后每年冬季撒1次腐殖質(zhì)土,厚約1cm。干旱時應(yīng)澆水。
采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1)石韋 葉向內(nèi)卷或平展,二型,革質(zhì)。葉片均為披針形或矩圓披針形,長6-20cm,寬2-5cm。上表面黃棕色;下表面主、側(cè)脈明顯,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密被淺棕色的星狀毛。能育葉下表面除有星狀毛外,尚有孢子囊群。葉柄長3-10cm。氣微,味淡。
(2)廬山石韋 葉一型,堅革質(zhì)。葉片闊披針形,長20-40cm,寬3-5cm,先端漸尖,基部呈耳狀偏斜,全緣;上表面黃綠色或黃棕色,在黑色凹點,下表面密布短闊的星狀毛。孢子囊群呈星點狀,在側(cè)脈間排列成行。葉柄粗壯,長10-30cm,直徑3-5mm。
(3)西南石韋 葉一型,軟革質(zhì)。葉片披針形,長5-10cm;下表面被厚而疏松的星狀毛,毛的分枝長,呈長針狀,深褐色,略有光澤。孢子囊群多行。葉柄長約5cm。
(4)華北石韋 葉向內(nèi)卷成筒狀或平展,一型,軟革質(zhì)。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向兩端漸狹,長3-8cm,寬0.6-1.5cm;下表面密生短而細的星狀毛。孢子囊群多行。葉柄長2-5cm,直徑1.5-3mm。
(5)有柄石韋 葉向內(nèi)卷幾成筒狀,二型,革質(zhì)。葉片矩圓形或矩圓披針形,基部下延至葉柄,長3-6cm,寬0.5-2cm;能育葉下表面布滿棕色孢子囊群。葉柄長3.5-11cm,長于葉片,直徑1-2mm。
顯微鑒別 (1)石韋 葉表面觀:下表皮可見星狀毛,具7-11個分枝,分枝長150-180μm,寬34-45μm,柄由2-3個細胞組成,長120-180μm。葉橫切面:正中分體中柱下方常有1個小分體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細胞;主脈上下表皮內(nèi)側(cè)的厚壁組織較少。葉柄基部橫切面:分體中柱4-6個。
(2)廬山石韋 葉表面觀:下表皮的星狀毛,具8-11個分枝,分枝長100-200μm,寬22-34μm;柄由2-6細胞組成,長110-330μm。葉橫切面:正中分體中柱下方有數(shù)個小分體中柱;靠近上表皮有下皮細胞;主脈上下表皮內(nèi)側(cè)的厚壁組織較發(fā)達,橫長排列。葉柄基部橫切面:分體中柱11-15個,其中2個較大,其余略呈馬蹄形排列。
(3)西南石韋 顯微特征與華北石韋基本相同;但星狀毛的分枝較長,一般在600μm以上。
(4)華北石韋 葉表面觀:下表皮的星狀毛具6-10個分枝,分枝長200-560μm,寬12-45μm;柄由3-5個細胞組成,長160-280μm。葉橫切面:正中分體中柱下方無小分體中柱。靠近上表皮無下皮細胞;主脈下表皮內(nèi)側(cè)無厚壁組織。葉柄基部橫切面:分體中柱6-10個。
(5)有柄石韋 葉表面觀:下表皮的星狀毛具8-11個分枝,分枝長260-370μm,寬50-70μm;柄由3-9細胞組成,長180-600μm。葉橫切面:正中分體中柱下方內(nèi)側(cè)具很少的厚壁組織。葉柄基部橫切面:分體中柱6-9個。
中藥化學(xué)成分 1.石韋全草含里白烯(diploptene),杧果甙(mangiferin),異杧果甙(isomangiferin),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又從葉中分離得到: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異槲皮素(isoquercitrin),三葉豆甙(trifolin),綠原酸,β-谷甾酸,蔗糖(sucrose)。
2.廬山石韋全草含里白烯,杧果甙,香草酸(vanill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延胡索酸(f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β-谷甾醇,蔗糖,異杧果甙,綠原酸。
3.華北石韋全草含綠原酸。
4.有柄石韋全草含綠原酸。北京產(chǎn)者還含杧果甙,而四川產(chǎn)者不含杧果甙。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xué)鑒定 (1)取石韋、廬山石韋、華北石韋、有柄石韋粉末各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甲醇提取至提取液近無色。取提取液各2ml分置試管中,加鎂粉少許,再加濃鹽酸1-2滴,除有柄石韋外,其余3種石韋提取液均沿管壁出現(xiàn)粉紅色。(檢查黃酮類) (2)薄層色譜 取石韋、廬山石韋、華北石韋、有柄石韋粉末各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沸程60-90℃)-氯仿(3:1)適量提取,至提取液近無色,濃縮提取液至2.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取4種供試品溶液及里白烯對照品溶液,分別點樣于同一硅膠G(青島)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上行展開,取出晾干,噴5%磷鉬酸乙醇溶液,120℃烘10min,供試品層析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以同樣方法進行薄層色譜,以β-谷甾醇為對照品,用正己烷-丙酮(5:1)展開,噴5%濃硫酸的乙醇溶液,于120℃烘10min,供試品層析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同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1.揀凈雜質(zhì),洗去泥沙,刷凈茸毛,切段曬干。 2.《別錄》:用之須去黃毛。 3.《日華子本草》:入藥去梗,須微炙用。一法以羊脂炒干用。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廬山石韋:
1.1.鎮(zhèn)咳、祛痰、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廬山石韋提取物101(水煎濃縮液)、410、411、1A母及晶1均有明顯鎮(zhèn)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均不及可待因。從小鼠半數(shù)致死量和鎮(zhèn)咳有效劑量的比值來看,410用半數(shù)致死量的1/10即有明顯鎮(zhèn)咳效應(yīng),其效價高于原生藥和其他成分。小鼠口服410,腹腔注射410、411、411-1C、1A母、晶4均有明顯的祛痰作用(酚紅法)。在位氣管袋的狗每天服410,連服3或6周,氣管袋內(nèi)的痰量未有明顯變化,但臨床用于治療慢性氣管炎,可使痰量減少,可能由于氣管袋沒有慢性炎癥,痰液沒有病理性增高之故。但各種提取物均無明顯平喘作用(豚鼠組織胺噴霧法)。
1.2.對大鼠慢性氣管炎的治療作用:用二氧化硫刺激產(chǎn)生慢性氣管炎后,每天口服410,10天為一療程,共兩個療程,用藥組漿液腺和粘液腺腺泡的體積都比對照組小,大、小支氣管的杯狀細胞均比對照組少,尤以小支氣管中的減少較為明顯。這與臨床上用藥后痰液減少的現(xiàn)象是符合的。此外,用藥組的炎癥以及上皮細胞的病變也比對照組輕,這可能和支氣管內(nèi)粘液的分泌、積聚減少,改善了局部及全身情況有關(guān)。是否廬山石韋本身有非特異性抗炎作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2.有柄石韋:
2.1.鎮(zhèn)咳平喘作用:小鼠口服廬山石韋提取物(水煎液)及異芒果甙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但不及可待因的作用明顯。有柄石韋水煎濃縮后之乙醇提取液,用石灰乳調(diào)節(jié)至pH=9,濾液先后通過陽離子和陰離子交換樹脂,流出濃減壓蒸干得濃縮Ⅰ號,陰離子應(yīng)用5%氫氧化鈉洗滌,洗脫液經(jīng)中和,冷凍,去鹽,蒸干得濃縮Ⅱ號。小鼠口服濃縮Ⅰ號及Ⅱ號均有明顯的鎮(zhèn)咳作用(氨水噴霧引咳法),Ⅰ號的鎮(zhèn)咳效果與可待因相近。經(jīng)藥理篩選延胡索酸2g/kg、咖啡酸0.3g/kg,或異芒果甙0.8g/kg灌胃,對小鼠SO2引咳均有鎮(zhèn)咳作用。經(jīng)小鼠酚紅法試驗,異芒果甙0.4g/kg或咖啡酸0.8g/kg腹腔注射或異芒果甙3.1g/kg灌胃,均有祛痰作用,但廬山石韋水煎濃縮液15g/kg腹腔注射和50g/kg灌胃均無祛痰作用,可能是劑量不夠。也有減少支氣管液的分泌作用。
2.2.抗菌作用:100%石韋煎劑用平板打洞法、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
2.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異芒果甙具有顯著的抗單純皰疹病毒作用,在原代人胚肌皮單層細胞培養(yǎng)上25-250ug/ml的異芒果甙與Ⅰ型單純皰疹病毒(HSV-Ⅰ)直接作用、藥物在病毒感謝同時以及先感染病后給藥或先給藥后感染均能顯著抑制HSV-Ⅰ所致細胞病變,在同樣濃度時,其作用較其它藥為強;異亡果甙>碘苷>無環(huán)鳥苷>亡果甙>環(huán)胞苷(平均空斑減數(shù)率分別為69.5%、67.6%、63.3%、56.8%及56.6%)。阻止病毒復(fù)制的動力學(xué)研究表明,異芒果甙
2.4.其它作用:石韋能增強機體吞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并有某些抗癌作用。將石韋以熱水浸出再冷凍干燥,使?jié)舛葹闃悠返?50mg/ml濃度時,在體外試驗中,對前列腺素生物合成的抑制率為42%。
藥理學(xué) 1.小鼠灌服各種提取物,半數(shù)致死量(g/kg)如下:101為90;410為48;411為17。
2.小鼠灌胃有柄石韋的各種提取液其LD50為17-90g/kg,異芒果甙為4.65g/kg。
藥代動力學(xué)
毒理學(xué)
藥物配伍 1.《本草經(jīng)集注》:滑石、杏仁為之使。得昌蒲良。 2.配蒲黃:清熱利尿;配地榆:清熱涼血;配檳榔:清熱止咳。
藥性 苦;甘;寒
歸經(jīng) 肺;腎;膀胱經(jīng)
功效 利水通淋;清肺化痰;涼血止血
功效分類 祛濕藥;利尿通淋藥
主治 淋病水腫;小便不利;痰熱咳喘;咯血;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涂敷。
用藥禁忌 陰虛及無濕熱者忌服。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選方 石韋散《千金要方》:通淋止血。石韋湯《全生指迷方》:小便不利;小腹脹痛;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本草崇原》:石韋,主治勞熱邪氣者,勞熱在骨,邪氣在皮,肺腎之所主也。五癃者,五液癃閉,小便不利也。石韋助肺腎之精氣,上下相交,水精上濡,則上竅外竅皆通,肺氣下化,則水道行而小便利矣。
2.《本經(jīng)逢原》:石韋,其性寒利,故《本經(jīng)》治勞熱邪氣,指勞力傷津,癃閉不通之熱邪而言,非虛勞之謂。治妊娠轉(zhuǎn)胞,同車前煎服。
3.《長沙藥解》:石韋,清金泄熱,利水開癃,《金匱》鱉甲煎丸用之治瘧日久結(jié)為癥瘕,以其泄水而消瘀也。
4.《本經(jīng)》:主勞熱邪氣,五癃閉不通,利小便水道。
5.《別錄》:止煩下氣,通膀胱滿,補五勞,安五藏,去惡風(fēng),益精氣。
6.《日華子本草》:治淋瀝遺溺。
7.《本草圖經(jīng)》:炒末,冷酒調(diào)服,療發(fā)背。
8.《滇南本草》:止玉莖痛。
9.《綱目》:主崩漏,金瘡,清肺氣。
10.《植物名實圖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11.《閩東本草》:治痢疾。
考證 出自1.《別錄》:石韋,生華陰山谷石上。二月采葉,陰干。 2.《本草圖經(jīng)》:石韋,今晉、絳、滁、海、福州、江寧府皆有之。叢生石上,葉如柳,背有毛,而斑點如皮,故以名。二月、七月采葉,陰干用。石韋一名石皮。而福州自有一種石皮,三月有花,其月采葉煎浴湯,主風(fēng)。 3.《綱目》:石韋,柔皮曰韋,zhe亦皮也。多生陰崖險罅處。其葉長者近尺,闊寸余,柔韌如皮,背有黃毛,亦有金星者名金星草,葉凌冬不雕。又有一種如杏葉者,亦生石上,其性相同。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石韋與海金沙:均為利尿淋清濕熱要品,但海金沙以治石淋為長;石韋以治血淋為優(yōu)。海金沙兼治黃疸;石韋兼治崩漏。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1.Herba Pyrrosiae Linguae 2.Herab Pyrrosiae Sheareri 3.Herba Pyrrosiae Grallae 4.Herba Pyrrosiae Davidii 5.Herba Pyrrosiae Petiolos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1.Pyrrosia lingua(Thunb.)Farw.[Acrostichum lingua Thunb.] 2.Pyrrosia sheaeri(Bak.)Ching[Polypodium sheareri Bak.] 3.Pyrrosia gralla(Gies.)Ching 4.Pyrrosia davidii(Bak.)Ching[Polypodium davidii Bak.] 5.Pyrrosia petiolosa(Christ)Ching[Polypodium petiolosum Christ]
科屬分類 水龍骨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