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龍狗尾、兔尾草、尾萼豆、大葉貍尾。 |
漢語拼音 | hu li wei |
英文名 | Herb of Haretail Uraria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貍尾草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貍尾草 多年生草本。莖平臥或上升,長可達(dá)60cm。小葉1或3,互生;托葉卵狀三角形,上部鉆狀;頂生小葉圓形或橢圓形,長2.5-6cm,寬1-3cm,先端圓,微凹,基部圓或心形,側(cè)生小葉較小,上面略粗糙,下面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3-6cm,直徑1.5-2cm;花多,呈稠密的圓柱形或長橢圓形,被絲毛和緣毛,花梗被白色長疏柔毛;長8-10mm,在花時(shí)脫落,苞片闊卵形;萼鐘狀,5齒,上部2齒三角形,較短,下部3齒延長呈剛毛狀,被白色長柔毛;花冠蝶形,淡紫色,長約6mm,旗瓣倒卵形,基部漸狹,翼瓣與龍骨瓣粘貼;推蕊二體;對著旗瓣1枚分離;花柱線形,內(nèi)彎。莢果小,包于宿存萼內(nèi),有l(wèi)-2莢節(jié),橢圓形,長約2.5mm,膨脹,無毛,黑褐色;ā⒐5-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曠野、草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草多已切斷,長20-30cm。莖圓柱形,直徑2-4mm,表面灰褐色至灰綠色。小葉革質(zhì),圓形 或橢圓形,長2.5-6cm,寬1-3cm,灰綠色,葉脈背面稍凸起,有黃棕色柔毛。技梢花序稠密,圓柱形或長橢圓形,花冠萎縮,多數(shù)脫落。莢果橢圓形,具1-2節(jié)莢,包于宿萼內(nèi),表面黑褐色,有光澤,具網(wǎng)狀紋理,果皮薄而不裂,內(nèi)含淺黃色種子1顆。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六種黃酮,其中一種鑒定為3,5-二羥基-7,4'-二甲氧基黃酮(3,5-dihydroxy-7,4'-dimetoxyflavon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莖、葉的熱水提取物對已孕或未孕的大鼠子宮有收縮作用,對豚鼠、兔及人的子宮亦有此作用。對犬之血壓、呼吸則無影響。如用石油醚、乙醇處理后之殘?jiān)苡谒糠謱Υ笫笥斜茉校ǹ怪?作用。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淡;性平 |
歸經(jīng) | 肝;心;脾;胃經(jīng) |
功效 | 清熱解毒;散結(jié)消腫;利水通淋 |
功效分類 | 消食藥;涼血藥 |
主治 | 感冒;小兒肺炎;黃疸;腹痛瀉;瘰疬;癰瘡腫毒;毒蛇咬傷;砂淋尿血;婦女中勞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五疳,洗痔瘡。 2.《嶺南采藥錄》:凡出癍疹及夾色,取莖葉服食。 |
考證 | 出自《生草藥性備要》。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Uraria lagopodioides (L.) Desv.[Hedysarum lagopodioides L.]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