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小兒藥證直訣1119年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人參7.5g,白茯苓15g,白術15g (炒)藿香葉15g,甘草3g,葛根15g(渴者加至3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脾胃虛弱,嘔吐泄瀉,頻作不止,口渴煩躁,但欲飲水,乳食不進,身體消瘦。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次9g,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1.嬰兒慢性腹瀉 應用太子參10g,茯苓、炒白術各10g,藿香、木香、葛根各5g,生甘草3g,1歲以下每日服1劑,1歲以下2日1劑或劑量酌減。均作湯劑,水煎服?呻S證加減。治療嬰兒慢性瀉患者100例,其中,男57例,女43例,最大2歲,最小3個月;病程最短2周,最長6個月。根據(jù)療效標準(痊愈:大便性狀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大便次數(shù)每天在3次以下,性狀致變,一般情況好轉。無效:癥狀無變化)判定,結果治愈89例,占89%;好轉6例,占6%,無效5例,占5%?傆行95%。 2. 秋季腹瀉 應用上藥,配用西藥非那更,每次9.52mg/kg,1日3次,用1-3日。治療本病58例,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齡6個月至2年。并將患者隨機分為2組,中藥治療組38例,西藥對照組20例(用慶大霉素、復方新諾明等)。結果,兩組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退熱天數(shù),中藥組和西藥組分別為0.79±0.25和0.95±0.29(天),兩組無顯著差異。平均止瀉天數(shù)分別為2.55±1.16和4.00±2.20(天)。中藥組優(yōu)于西藥組,有非常顯著差異(P<0.01)。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