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芪芍及草丸 |
處方來源 | 吉林中醫(yī)1983,(1):16 |
劑型 | 湯劑;丸劑 |
藥物組成 | 黃芪20-30g,海螵蛸20-30g,白芍15-18g,白芨12-15g,甘松12-15g,鹿角膠(沖)12-15g,元胡12-15g,甘草6-9g。 |
加減 | 脾胃虛寒型加黨參(或人參)、桂枝、干姜;肝胃不和型加香附、佛手;瘀血阻絡(luò)型加參三七(沖)、蒲黃;胃明不足型加洋參、麥冬、石斛。 |
功效 | |
主治 | 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或研細(xì)末煉蜜為丸(每丸重9g),每次1丸,日服2-3次。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本組治療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62例中,男性56例,女性6例;病程3-12年。療效標(biāo)準(zhǔn):主癥全部消失,X線鋇透龕影和間接征象消失、舌診,脈象均轉(zhuǎn)正常,為臨床治愈;主癥消失或明顯好轉(zhuǎn),鋇透龕影縮小,間接征象好轉(zhuǎn)為顯效。結(jié)果:臨床治愈23例(其中虛寒型17例,不和型4例,瘀血型2例);顯效35例(其中虛寒型29例,不和型4例,瘀血型1例,胃陰不足型1例);總有效率為93.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