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傷寒六書1445年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人參、黃芪、川芎、甘草、熟附子、桂枝、細(xì)辛、羌活、防風(fēng)、煨生姜、芍藥。 |
加減 | 夏日熱甚加黃芩、石膏。 |
功效 | |
主治 | 陽虛外感。惡寒發(fā)熱,寒重?zé)彷p,頭痛項(xiàng)強(qiáng),肢冷無汗,倦怠嗜睡,舌淡苔白,脈弱無力,或浮大無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諸藥用水400ml,加大棗2枚,煎至200ml,溫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寒冷性蕁麻疹應(yīng)用本方:淡附片10g,北細(xì)辛3g,川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棗5枚,炙甘草5g,生黃芪15g,潞黨參10g,大川芎5g,羌活10g,青防風(fēng)30g。開始以湯劑控制發(fā)作,待癥狀消失后,再按上方劑量比例制成散劑,每次10g,日2次服,連服1月。治療寒冷性蕁麻疹100例中,男56例,女44例。結(jié)果:治愈84例,次年追訪復(fù)發(fā)13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