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條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
什么是往來寒熱呢?不少人認為是惡寒和
發(fā)熱交替出現,這是不對的。
這里的寒指的是惡寒,大家的看法都一致,問題是這里的熱指的不是發(fā)熱,而是指的惡熱。也就是說,少陽病的主證是惡寒和惡熱交替出現。
惡熱和發(fā)熱僅一字之差,含義卻天差地別。
11條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這句說的實際是惡寒。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這句話說的是惡熱。
搞清了往來寒熱的真正含義,就好理解
傷寒論了。
太陽是惡寒,陽明是惡熱,少陽呢,屬于二者之間,一會兒惡寒【目的是想從太陽出表】,一會兒惡熱【目的是想從陽明入里】。
-------------------
-------------------
言他人所未言,創(chuàng)新,等待閣下的醫(yī)案,相互佐證。謝謝!
-------------------
-------------------
這種說法有道理,本人曾多次親歷,一會惡寒,趕緊蓋被子,一點涼也受不了,但又對被子的熱抗拒;一會又惡熱趕緊掀被子,連被子的余熱都受不了,但又對環(huán)境中的寒敏感。當時沒學過傷寒論,心中納悶,這是什么。课麽t(yī)按重癥
感冒治的。
-------------------
本來就該如此理解,邪勝則有陽明之惡熱,正勝則有太陽之惡寒。
-------------------
-------------------
我以為樓主理解完全正確。我的觀點和樓主完全相同。如此理解,才是仲景本意。太陽病惡寒,陽明病惡熱,少陽在二者之間,是中間證型,要么無寒熱僅表現為胸脅滿,要么就是寒熱往來,一會惡寒一會惡熱。從邏輯推理即可得此結論,并且臨床上也能見到這樣的證型。
-------------------
贊同!因為惡寒何發(fā)熱往往同時存在,所以不能理解為發(fā)冷和發(fā)熱交替。
-------------------
-------------------
-------------------
云閑山人:?????? 這種說法有道理,本人曾多次親歷,一會惡寒,趕緊蓋被子,一點涼也受不了,但又對被子的熱抗拒;一會又惡熱趕緊掀被子,連被子的余熱都受不了,但又對環(huán)境中的 ..?(2013-05-16 09:25)?700)this.width=700;" >
桂枝湯證
-------------------
你好像絞盡腦汁也沒有理解少陽寒熱往來的真正含義 少陽在接近天明時陽氣最旺 這時少陽可以有能力抗邪 病人可以表現為惡寒 少陽和太明相比終歸屬于里 由于
膽熱熏蒸病人在惡寒的同時要伴有汗出這可以理解為熱 汗出后由于腠理疏松 在與外界接觸病人又會感覺寒冷 這就是所謂的寒熱往來
-------------------
病人在接近天明發(fā)熱時體溫可以輕度的增高 這時病人會出現惡寒癥狀 伴隨其后的就是汗出 這就可以理解為里熱 汗出后病人又會出現寒冷 寒熱往來既是癥狀也揭示了少陽病發(fā)熱與惡寒的病機
-------------------
coorus:本來就該如此理解,邪勝則有陽明之惡熱,正勝則有太陽之惡寒。?(2013-05-16 09:41)?700)this.width=700;" >
太陽病沒去治療也是都惡寒,怎么體現正勝?
-------------------
-------------------
同意樓主觀點,我觀察到很多
柴胡體質的人對冷熱都敏感,既怕熱也怕冷。
-------------------
哈哈,今天真是有收獲啊,樓主說的的確在理,發(fā)前人所未發(fā),是我見過最好的解釋了,萬分感謝。
那我也再來闡述一下我的看法。
四象里面只有少陽和太陽,然而六經又多出了陽明,何也?再看內經對陽明的描述:兩陽合明謂之陽明。此兩陽是什么?就是少陽和太陽啊。那兩陽合明是什么意思?那是因為陽是發(fā)散向外的,那么用一團火焰來形容,少陽就是內焰,太陽就是外焰,那如果陽是發(fā)散向外的,陽的量終究是有限的,很快就會散完,那么人體的精密怎么會沒算到這一點。正是有了陽明的作用,才使得在外之陽得以收斂回體內,而且它回的地方就是少陽,等于陽在外繞了一圈又回來了,所以陽明叫做兩陽合明,通過以上解釋,也就可以看到少陽是同時連接太陽和陽明,所以也就是所謂的樞,那么少陽病,也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會往來寒熱,也就是樓主所說的一會惡寒、一會惡熱,而且這種現象不是所謂邪氣進退的現象,而是這個少陽區(qū)塊的特有現象,這是因為少陽是同時連接太陽和陽明所致。
而且傷寒論里經常出現太陽病多少日、中風多少日或者傷寒多少日的句子,很多時候就是在提示你病邪到了一個敏感的時間點,就是病邪在將傳未傳之際的辯癥是最難的,沒傳就在原來的區(qū)塊,傳了就是另一個的區(qū)塊,而且有的時候是一半一半,就像人要進門,一只腳跨過了門坎,另一只腳還在門外,這是最考功夫的
-------------------
-------------------
樓主提議很好,而且以惡寒惡熱的交替道出往來寒熱的狀態(tài)。但還是值得商榷。
傷寒極會隱語。例如:三陽皆有熱。太陽之為病必惡寒。它省略了發(fā)熱。因為發(fā)熱是陽病,是通識。但是表病有陽病有陰病。所以以近衣被揭示熱的真假鑒別與識陰陽。惡寒與畏寒還是有區(qū)別。惡寒是近衣不得解,還是要震栗。這是機體想汗出而解。畏寒則近衣得解,這是人體產熱不足。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這是描寫少陰狀態(tài),外人看著熱,可是病人自己覺得不熱,還要蓋被子的好。 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膚,熱在骨髓也。這是一句陪襯語,也是鑒別真假的語。另外參考。發(fā)熱惡寒發(fā)于陽,無熱惡寒發(fā)于陰。可以明確熱是以病人的自覺證為主導。在表證上就有發(fā)熱惡寒的表陽,與無熱惡寒的表陰。;)(師承不同,與學院之表里陰陽六經略有差異)。
陽明病,不惡寒反惡熱。它也省略了發(fā)熱。因為陽病要發(fā)熱。這是通識。太陽陽明還初微惡寒,汗出多還微惡寒。但這不妨礙陽明病的診斷。
我們看見太陽、陽明都是以惡為修飾,強調患者自覺狀態(tài)。
少陽也是陽病。是正邪交爭,又不在表不在里,正氣有所虧損但又能制衡病邪的交爭狀態(tài)。太陽的惡寒,陽明的惡熱交替當然就是典型的正邪交爭。這是往來寒熱的表現之一。但實際臨床不是人人典型。太陽篇數處提到,熱多寒少,仲景以惡寒發(fā)熱來評價正邪,陰陽。日再發(fā)、23度發(fā)這算不算往來寒熱?數日一發(fā)算不算往來寒熱?個人經驗數日一發(fā)是柴胡證。23發(fā)還是表證。從另外一個角度,患者沒有明顯發(fā)熱或者惡寒。只是數日一惡寒,而口苦咽干或胸脅滿。算不算往來寒熱?只好沒有明顯陰證,用少陽劑往往收效。所以這個往來寒熱還是需活看。
-------------------
陽光天使:病人在接近天明發(fā)熱時體溫可以輕度的增高 這時病人會出現惡寒癥狀 伴隨其后的就是汗出 這就可以理解為里熱 汗出后病人又會出現寒冷 寒熱往來既是癥狀也揭示了少陽病發(fā)熱與惡寒的病機?(2013-05-16 15:49)?700)this.width=700;" >
說得太好啦!簡單明了!一下子明白了
-------------------
satana:說得太好啦!簡單明了!一下子明白了?(2013-09-21 14:12)?700)this.width=700;" >
“郝萬山解往來寒熱”,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個癥狀,是病人他自覺冷的時候不發(fā)熱,熱的時候不發(fā)冷。對于這個癥狀,歷代注家的解釋都不盡一樣。有的注家說,少陽主樞,少陽介于表里之間,當少陽之邪外出太陽之表的時候,他就惡寒,太陽病不是有惡寒嗎。當少陽之邪內入陽明的時候,他就發(fā)熱,陽明不是但熱不寒嗎,有的注家就是這么解釋。還有的注家說,三陽有發(fā)熱,三陰沒有發(fā)熱,說少陽是陰陽之樞,是陽證轉入陰證的階段,當邪氣外出三陽的時候就發(fā)熱,當邪氣內入三陰的時候就惡寒,所以出現了往來寒熱。你看,這兩種解釋正好是相反的,正好是矛盾的。前面一種解釋說,是邪氣出表就惡寒,入里就發(fā)熱,后一種解釋是出表就發(fā)熱,入里就惡寒,所以使后世的學者無所適從。我這里怎么解釋往來寒熱呢,我認為寒邪在少陽經,而少陽為小陽,其抗邪的能力較弱,這就出現了正邪分爭、互有進退。它不像太陽的陽氣強大,是持續(xù)能夠抗邪的,它也不像陽明的陽氣比較盛,也是能夠持續(xù)抗邪的,而少陽的陽氣比較弱小,所以它和邪氣相爭的時候,互有進退,就像拉鋸一樣,一會兒邪氣占優(yōu)勢,一會兒正氣占優(yōu)勢,這叫正邪分爭、互有進退,于是乎邪勝則寒,勝我們用勝利的勝,正勝則熱,這就出現了往來寒熱的臨床特征。所以我們不和邪氣出表、邪氣入里相混淆,邪氣就是在少陽本經,沒有出表,也沒有入里,只是正邪分爭、互有進退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