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跟診黃仕沛老師,一個遠在長沙的一家三口慕名來診。其兒子,4歲,平素汗多,吹風易
感冒發(fā)燒。之前服用過
桂枝湯,
桂枝加附子湯,白虎加
人參湯,罔效。因為患兒之前服用過的處方雖無效,但也屬于經方,黃老師很感興趣,診療之余,隨口就說起了《
傷寒論》第20、25、26這幾條條文。
這3條條文有一個共同點,都是誤汗或者是服
桂枝湯不得其法。
先看20條:太陽病,發(fā)汗,遂漏不止,其人惡風,小便難,四肢微急,難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湯主之。本條的病因,就是發(fā)汗太過,而發(fā)汗太過的原因有很多種,如素體陽虛而誤用汗法;或是表虛桂枝證卻誤用
麻黃湯等發(fā)汗峻劑;或者是病輕藥重,發(fā)汗過多;或者是服桂枝湯后將息不得法而汗出“如水流漓”。而20條所說的病因,我認為應屬本為太陽病桂枝證,卻誤用
麻黃湯發(fā)汗,腠理不固,從而出現(xiàn)汗“遂漏不止”。“小便難”也可認為是發(fā)汗過多,血容量不足,
脫水導致。故在桂枝湯的基礎上加用附子來止如水流離之汗。
而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fā)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黃一湯。 此條文的病因明顯就是服桂枝湯不得法導致的,桂枝湯后面將息法云“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離,病必不除!秉S老師指出讀此條條文應注意參看桂枝將息法,仲景條文往往前后呼應。這里的“大汗出”就是“如水流離”,桂枝證不除,所以仍與桂枝湯,并且強調要按照將息法,“如前法”。 而另外一種情況是服桂枝湯不得法,卻沒有桂枝證,卻是“若形似瘧”,這時就要用桂枝二麻黃一湯來除未盡之表邪。
然而對于本條我一直有個問題,就是服桂枝湯后,脈洪大,仍與桂枝湯,卻是叫我難以理解。桂枝湯證服桂枝湯發(fā)汗太過未必一定出現(xiàn)洪大脈,本人有深切體會,以往每次外感我即為典型桂枝湯證,
發(fā)熱,脈緩,汗出,惡風。服桂枝湯后發(fā)了大汗,汗出惡風馬上減輕,脈象卻無太大變化。而26條脈象也為洪大,卻與
白虎加人參湯。在《經方傳真》一書上,馮世綸先生認為25條出現(xiàn)的脈洪大,可能是26條錯亂所致。但黃老師卻指出此2條之“脈洪大”并非錯亂,而是仲景恰恰是刻意排比在一起,以示鑒別的。如此想來,確實如此,2條均為誤汗而出現(xiàn)脈洪大,但是25條是脈洪大仍伴隨著桂枝證的發(fā)熱脈緩汗出惡風,而26條是脈洪大伴隨著白虎加人參湯證的大煩渴不解!懊}洪大”是這2條的共同點,容易使人記住,但也容易使人混淆,故而將2條條文排比在一起,就是為了告知后人。
26條:服桂枝湯,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脈洪大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黃老師指出,25、26條都是服桂枝湯不得法而出現(xiàn)脈洪大,26條多一“后”字,乃是病不但不解,而且出現(xiàn)“大煩渴不解”,病情已經轉化,成為了壞病。而本條的“大汗出后,大煩渴不解”與第20條的“發(fā)汗,遂漏不止”比較而言,白虎加人參湯證為傷陰,桂枝加附子湯證為傷陽,也是要隨證治之。由此也可以看出,仲景書是“救誤之書”(徐靈胎語)。臨床上更重要的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也可以說,“經方不論因”。
所以傷寒條文宜在原文中去理解,傷寒論中相似條文往往差別一兩個字,意思即大大不同,如25、26條的“后”字,還有31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
葛根湯主之。與14條:太陽病,項背強幾幾,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
葛根湯主之。這兩條的應注意這個“反”字,“反汗出惡風”,那就是說明一般的情況無汗惡風才是正常的,而汗出惡風卻是不正常的,所以用了一個“反”字。此即黃老師所說的:宜以仲景解仲景!不可妄信歷代著家之言。通過黃老師的提示,我細讀這3條條文,愈加信服黃老師的解讀傷寒論的方法之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