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痧疹門(忌)
    

瘍醫(yī)大全:痧疹門(忌)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出痧疹時,大忌食葷腥,食生冷,冒犯風寒,皆能使皮膚閉塞,毒瓦斯抑郁而內攻也。疹初出時以至出盡之日,俱忌食葷腥,即素菜亦忌煎炒。蓋葷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葷痘素疹,誠哉是言也。疹初出時以至透之日,未免口渴煩躁,想飲冷水,不妨少飲些,…

一忌葷腥生冷風寒。出痧疹時,大忌食葷腥,食生冷,冒犯風寒,皆能使皮膚閉塞,毒瓦斯抑郁而內攻也。疹初出時以至出盡之日,俱忌食葷腥,即素菜亦忌煎炒。

蓋葷腥煎炒能助胃火,昔人云∶葷痘素疹,誠哉是言也。疹初出時以至透之日,未免口渴煩躁,想飲冷水,不妨少飲些,須以解其煩渴。然不可多飲,若欲再飲,仍飲些須。若土產有荸薺及有秋梨甜者,并柿餅有霜者,不妨間與食之,雖生吃無妨,切不可與粥及米湯、糖餅、糖飴、面食、荔枝、圓眼、蜜錢之類,食之恐助毒火,倘或餓極,煮成粥以開水半大盅煮飯粕小半盅和勻溫服,俗云飽痧餓痘,痧疹不知餓也。當出疹之時,必宜謹避風寒,若不避忌,風寒外束,疹即收回,要其再出,甚為難矣,慎之。

一忌驟用寒涼。初發(fā)熱時最忌驟用寒涼以冰毒,使毒瓦斯抑遏不得出,則成內攻之患。而昔人謂天氣暄熱,宜用辛涼發(fā)之,如黃連解毒湯之類,不知天時暑熱之氣,豈寒涼之藥所能解,今驟用寒涼,恐不足以解外熱,而適足以阻內熱,使不得出也。曾見一宦家艱子,得一男甫一歲,出痧發(fā)熱,痧未見形而發(fā)搐,醫(yī)誤為急驚,而用涼藥攻之,遂令痧毒隱隱在皮下不出,后醫(yī)以滋陰為主,而用四物等藥,亦不能救,煩悶聲啞,至旬日而死,此可以知涼藥冰毒之害矣。今因天熱而驟用寒涼,豈理也哉。

當疹初出之時,雖有身熱煩躁口渴等證,即以宣毒發(fā)表湯,少加灑炒黃芩三五分以清之,切不可遽投黃連、黃柏、梔仁等大寒之藥,恐冰其毒而內伏,疹不得外出矣,后雖設法宣表,而疹終不得出,可不畏哉。

一忌誤用辛熱。初發(fā)熱時,最忌誤用辛熱以助毒,如桂枝麻黃、羌活蒼術、丁香肉桂、砂仁之類,能使毒壅蔽而不得出,亦致內攻之患。即有痧麻初起,四肢逆冷,乃火極似水之故,不可妄投熱藥,痧現(xiàn)自然漸和,而昔人謂天氣大寒,只宜置之燠室,謹避風寒可也,且天氣雖寒,而人身之熱毒未必減,而多用辛熱,豈理也哉。疹初出時,或有嘔吐之證,醫(yī)家必用蒼、濃平胃,丁香、砂仁暖胃,或手足梢冷,必用桂枝、肉桂溫其手足,殊不知作嘔吐者,火熱蒸于胃也,今反以辛溫之味攻之,是抱薪而救火。至于手足梢作冷者,熱極似寒之象,俟疹出透,而手足自溫,醫(yī)不明此,反以桂枝可達四肢之末,肉桂可以溫經回陽,誤之又誤,陷人性命,可不畏哉。

一忌用補澀。痧出之時多有自利不止者,其毒亦因利而散,此殊無妨。如泄利過甚,則以加味四苓散與之,切忌用參、術、訶、蔻補澀之藥,以圖速止,重則令腹脹喘滿而不可救,輕則變?yōu)樾菹⒘±p綿不已也。如痧后瀉黃紅色,乃由有伏熱,加木通、車前子、黃芩可也,記之記之。痧疹多有利而不止者,醫(yī)家全不細心參究,而曰吾于清解藥中,兼用些參、術、訶、蔻,分兩又少,何礙于事,一服不見立效。又曰∶分兩輕之故耳,于是多加分兩,再服而疹或變證矣,可不慎乎!若麻疹出盡之后,瀉黃紅色,乃內有伏熱,仍宜加味四苓散可也。蓋兼用補澀且不可,專用補澀反可乎!慎之。

聶氏曰∶痧疹痘瘡逆險等證,初時難以現(xiàn)形,出不快利。如寒冬之月,用芫荽(又名秀草)或紫蘇,宜用砂器,即將此種隔水煎煮,室中取微微香氣,能助發(fā)易現(xiàn)。今愚俗不明,即用煎水盈盆,將小兒大洗大浴,浴后仍加衣破,不但無益,亦且有損,反致熱氣內攻,多令小兒煩躁不安,啞口難言。況痧痘見形,即不當下水,知者慎之,初起微微浴手足心,或可取其內外通達之意耳。

朱氏曰∶芫荽乃透麻疹之圣藥也。生取來連根帶葉搗爛,約有三錢,入于磁碗內,用滾水半盅,滾白酒半盅,同入碗內,泡少頃,其味自出,通口服之,痧出更快。

若無芫荽苗葉,用子研服亦可,再加白芝麻同研服更妙。窮鄉(xiāng)僻壤,用此可當明醫(yī),屢試屢驗。觀音柳一名西河柳,乃小兒痧疹之圣藥也。冬月用枝梗,春夏取苗葉,每用一錢煎湯服,年力大者多服一次無妨,能清脾解毒發(fā)表,若在窮鄉(xiāng)僻壤,醫(yī)藥不便,煎服疹即出現(xiàn)。

聶氏曰∶小兒痧痘初起,近來多服筍湯,意圖發(fā)表,不知止可少煎用,使引透肌膚,取其易出。若過用失宜,反令元氣受傷,脾氣虧損,不能消化毒瓦斯,以致干嘔泄瀉,出汗心煩,灌漿時每有破爛濕癢,口瘡等患,藥內引用筍尖,尤其所忌,特指明為習弊用筍湯之戒。

朱氏曰∶冬筍尖南醫(yī)用以催痘長漿,北醫(yī)習而不察,俱于痘長漿時用作藥引。殊不知冬筍非上林之筍也,至春二三月自死于土中,冬月人取為美饌,今南人又不察物理,更于表疹藥中又用筍尖作引。若春筍雖生長上林,在疹門亦不可用,恐其氣味傷泄元氣,冬筍乃死氣隨之,安可用乎。

聶氏曰∶痧疹前后病眼赤紅者,當用生地菊花、決明子、蒺歸尾柴胡、紅花等味,皆可隨證加減。

又曰∶痧后面色青白,骨瘦不堪,元氣損傷,肝脾血少成痞,眼懶睜畏明,似害非害,宜服健脾肥兒丸,或服八珍湯、六味地黃湯丸,庶可漸愈。如清火疏風,一切治眼之藥,萬不可妄投。不但痧后如此,凡小兒病后失調,成疳疾痞眼者,俱當如此醫(yī)治。養(yǎng)血健脾為主,倘大便泄瀉,稀水白色者,歸脾湯、補中益氣湯,皆對證要藥也。

澄曰∶凡服痧疹煎劑,不論男婦小兒,每一劑藥煎好,可分二三次服之,庶藥力輕徐,不致升散過急,一涌而出也。

痧疹門主方

宣毒發(fā)表湯 初發(fā)熱欲出未出時用。

升麻 白粉防風(去蘆) 桔梗(各五分)

荊芥 薄荷 甘草(各三分) 牛蒡子(炒香,研細) 連翹(去心、蒂研碎) 前胡 枳殼(炒) 木通 淡竹葉(各六分)

白水煎。天氣大熱加黃芩。(炒八分。)大寒加麻黃。(蜜炒八分。)

解毒快斑湯 痧麻已見形一二日內宜服。

連翹 荊芥(各七分) 牛蒡子(研破) 當歸尾 防風(各六分) 蟬蛻(五個) 生地 山楂肉(各二錢) 黃芩(酒炒) 桔梗 干葛 紫草(各八分) 川芎(五分)

觀音柳二三分為引,不可多用。

化毒清表湯 痧疹已出而水腫大甚宜用。

牛蒡子 連翹 天花粉 黃連 地骨皮 黃芩 山梔(炒) 知母 干葛 元參(各八分) 桔梗 前胡 木通(各六分) 甘草 薄荷 防風(各三分)

口渴加麥門冬,去心,一錢,白石膏, 研,三錢。大便澀加大黃,酒炒,一錢二分。朱氏加燈心五十寸,生犀角三分。

清肺飲(痧證四五六日,回時尚www.med126.com有余毒留于肺胃,咳嗽氣粗,外熱不退者。)

石膏 生地(各二錢) 麥門冬 元參(各一錢) 桔梗 黃芩 當歸尾 知母(各八分)柴胡 陳皮(各六分) 甘草(五分) 僵蠶(五條) 加竹葉三片煎。

調元健脾保肺湯(痧麻后面色青白,唇淡氣弱,并治痧后瘦弱成疳疾。)

人參茯苓 沙參 牡丹皮 陳皮 熟黃 白芍(酒炒) 麥門冬 當歸 薏苡百合 炙甘草

如大便不實瀉白色者,可加木香、白術訶子少許。如瀉黃色加酒炒黃芩、車前子。

清熱導滯湯 痧疹毒瓦斯流注而成痢者。

黃連 條芩 白芍 枳殼(炒) 山楂肉(各一錢) 濃樸(去皮,汁炒) 青皮 檳榔(各六分)當歸 甘草 牛蒡子 連翹

紅多者加紅花三分,地榆五分。秘澀甚者加酒炒大黃一錢二分。

胃散毒湯 治痧后口瘡牙疳等患。

丹皮 桑皮 銀花 甘草 生地黃 黃柏(蜜水炒) 連翹心 沙參 白茯苓 僵蠶如體虛加白術。

救苦散 治痧后口瘡牙疳。

人中白( ,五錢) 白僵蠶(一錢五分) 寒水石(井水飛,三錢) 青黛(飛,五錢) 冰片(一分) 牛黃(二分)

共為細末。先以苦茶拭過,隨搓患處。

二圣散(痧疹咽喉腫痛,不拘初起回后。)

白僵蠶(二錢) 苦參(三錢) 乳細吹之。

和中湯(有一種痧痘,大吐大瀉而后見者甚輕,與作惡心干嘔者不同,用藥微表和中,安胃為主。)

白術(米泔水浸炒) 干葛(各八分) 當歸身 白茯苓 桔梗(各七分) 白芍(酒炒) 甘草 半夏 柴胡 防風(各六分) 陳皮 牡丹皮(各五分)

生姜一片,紅棗二枚為引。

加味消遙散(有一種病后瘦弱,唇白氣虛,感時氣出痧疹,或體虛痧出白色,少紅活者。)

白術(米泔水浸炒) 蘇薄荷 陳皮 白茯苓 白芍(酒炒) 麥門冬 柴胡 當歸身 甘草 牡丹皮 干葛 白水煎。

犀角解毒化痰清火丸(痧麻證咳嗽氣喘,唇紅結熱在內,煩躁不安,或口鼻出血者。)

生犀角 紫草 連翹心 花粉 牡丹皮 薄荷 甘草梢貝母(去心各一兩) 黃連 牛蒡子(各三錢) 生地黃(二兩) 當歸尾(八錢) 赤芍(六錢)

共為細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竹葉湯服。

健脾肥兒丸(痧疹后失調,體瘦氣虛,或成疳疾或泄瀉。)

人參 橘紅 廣皮(各五錢) 黃 (蜜炙) 白扁豆(炒) 白術(米湯浸炒) 山藥 白茯苓(各一兩) 當歸 百合(各八錢) 白芍(酒炒) 地骨皮 甘草(各六錢) 川黃連(炒,三錢) 山楂肉 神曲(炒,各二兩)

磨細,煉蜜丸彈子大。每食遠白湯調服。

天真膏(痧疹復咳嗽內熱不調,心神慌亂,夜臥不安,脾虛或生瘡疥。)

白術(米湯浸炒) 生地黃 元參 生黃 知母 麥門冬(去心) 沙參 生苡仁 桑皮(各四兩) 白茯苓 當歸 白茯神 橘紅 牡丹皮 紫苑 棗仁(炒,各二兩)

取長流水用砂鍋桑柴文武火煎成珠,用上好白蜜收成,盛凈器內,每服三五茶匙,白滾水調服。

防風發(fā)表湯(初起發(fā)熱未見時,二三日或四五日內,或者奶痧見疹,皆宜用此疏風清熱。)

防風 川芎 甘草(各五分) 山楂肉(二錢) 干葛 桔梗(各八分) 枳殼(炒,七分) 蘇梗 荊芥 當歸 陳皮(各六分) 紅花(三分) 杏仁(去皮尖炒,一錢)

白水煎,如冬月天寒加羌活或蜜炒麻黃,引用細蔥白半寸。朱氏曰∶可去陳皮加牛蒡子七分、連翹五分,夏月炎熱可加炒黃芩五分,如小便黃澀可加木通七分。

孟氏介石募施治www.gydjdsj.org.cn/pharm/痧神方(凡遇痧疹,不拘四時,皆可煎服,藥味分兩萬勿增損。)

石膏( ,二兩) 當歸尾 干葛 桑白皮(各一兩) 荊芥 地骨皮 桔梗(各八錢) 牛蒡子 赤芍 陳皮 薄荷(各五錢) 枳殼 貝母 甘草(各四兩) 紅花(三錢)

共為細末。每次用末三五錢,白水三盅煎湯濾去渣服,輕者三五服,重者六七服立愈。照方施濟,功德無竅,大能起發(fā)透表,解毒清熱,不傷元氣,是以功有神效,并表藥性于下。(石膏味辛色白達表,淡而利竅, 用即純,痧證要藥,清涼解毒用以為君。陳皮、枳殼、桔梗疏氣消肺脹,桑皮潤肺止喘,清火化痰,紅花、歸尾、赤芍味辛治肺經血熱,血活則毒散,牛蒡子解毒發(fā)癮疹,干葛味辛發(fā)表解渴透肌,薄荷清肺胃間熱,通氣舒毛孔,地骨皮解肺毒消熱燥,甘草解毒和藥,荊芥散血分之風熱,能開毛孔,貝母味辛,化痰解毒。)朱氏曰∶予見去桑皮不用,可加前胡一兩,防風八錢,酒炒黃芩八錢,連翹五錢。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