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實(shí)瀉并積痢附)
茅先生小兒有積瀉候∶面帶青黃,眼微黃,上渴,肚膨嘔逆,遍身潮熱,通下臭穢,此候多因gydjdsj.org.cn/shouyi/食物過度,傷著脾胃。
所治者,先用青金丹與取下積,(方見積聚門中。)后用勻氣散、(方見胃氣不和門中。)醒脾散、(另一方,一方見胃氣不和門中,一方見慢脾風(fēng)門中。)香連丸(方見一切泄瀉門中。)相夾調(diào)理即愈。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冷瀉有積歌∶
積傷冷瀉有多般,方脈唯須仔細(xì)看,四體平和無有熱,瀉終不定為脾間,求醫(yī)最好休言止,止住之時怕轉(zhuǎn)難,取積為先方順氣,調(diào)和迤邐卻求安。
此病冷食在脾,渾身溫和無事。若只瀉時,用皂角膏取調(diào)胃散補(bǔ)之(二方并見積熱門中。)
茅先生小兒痢積褊銀丸方。
上件一時研,滴雞子清為丸餅子○此大。一歲一餅,二歲一餅半,三歲二餅以上。隨大小加用。仍先用灰火炮,令餅子黃赤色。飯飲灌下,半夜服之。
《嬰孺》治小兒發(fā)熱,腹內(nèi)不調(diào),時下利,不消化,顏色漸漸黃方。
上切,以水一升八合,煮一升二合。分溫,漸漸至夜服盡。乳母忌油膩、果子、生冷。
《嬰孺》治八歲以上熱結(jié)痰實(shí),不能食自下方。
大黃(十三分) 柴胡(九分) 升麻 黃芩(各十分) 枳實(shí)(六分) 竹葉(切,一升半) 芍藥 梔子仁(各八分) 細(xì)辛(二分) 知母(十二分) 生姜(三分)
上以水六升,煮一升八合,為四服。十歲兒為三服。十四、五加柴胡二分、枳實(shí)一分、黃芩一分、芍藥二分、梔子仁二分,除細(xì)辛加杏仁八分,亦為三服,取二升。
《嬰孺》治百日兒結(jié)實(shí)痰多,自下,大黃湯方
大黃(四分) 升麻(二分) 芍藥(三分) 竹葉(切,五合) 甘草(一分) 細(xì)辛(半分) 杏仁(二十個,麩炒,去皮尖)
上切,以水二升,煮六合,為三服。如兒末百日,用藥量多少。
《嬰孺》治百余日兒結(jié)實(shí)加壯熱,挾實(shí)自下湯方。
枳殼 白蘚皮(各二分) 大黃(五分) 知母 子芩(各四分) 甘草(一分半) 竹葉(切,五合) 梔子仁芍藥 寒水石 升麻 柴胡(各三分)
上以水二升七合,煮取六合半,為三服。
《嬰孺》治四、五歲兒痰結(jié)實(shí),自下,竹葉湯方
竹葉(切,一升) 大黃(十三分) 柴胡 梔子仁 芍藥(各七分) 升麻 黃芩 知母(各八分) 細(xì)辛(一分半) 枳殼(五分) 杏仁(六分,去皮炒)
上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四歲為四服;五、六歲為三服;八、九歲量加之。
《嬰孺》治八、九歲至十歲兒痰熱結(jié)實(shí),不能食自下湯方。
大黃 柴胡(各十二分) 升麻 黃芩 細(xì)辛(各十分) 枳殼(六分) 竹葉(切,一升) 芍藥 梔子仁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知母(三分)
上水六升,煮一升八合,為四服。十歲為三服。
《嬰孺》治小兒十二三、十四五結(jié)熱痰多,壯熱,食進(jìn)少,結(jié)實(shí)者自下,大黃散方
大黃(十二分) 柴胡 枳殼 升麻 芍藥 梔子仁(各十分) 竹葉(一升) 生姜(三分) 知母 杏仁(去皮尖。各八分)
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為四服。十四、五為三服,兒小量之。
《嬰孺》治小兒結(jié)實(shí),壯熱頭痛自下,大黃湯方
大黃 柴胡 甘草(炙) 生姜(各十二分) 升麻 知母 黃芩(各七分) 大青(五錢) 石膏(十分) 芍藥枳實(shí)(炙。各六分)
上以水四升七合,煮取一升三合,為四服,量大小與之服。
《嬰孺》治小兒實(shí)不盡下,或黃或青方。
大黃(三分) 細(xì)辛(二分半) 甘草(一分) 黃芩(一分半)
上以水二升,煮七合半,為二服。
《吉氏家傳》治積痢當(dāng)歸散方
當(dāng)歸 龍骨 甘草(炙) 石榴皮 黃柏皮(各一錢) 訶子(二個,炮,去核)
上為細(xì)末。每服半錢,陳米飲下。
《吉氏家傳》治積痢芍藥散方
芍藥 枳殼(去白,炒) 甘草 地榆(洗。各一錢) 黃柏(半兩,去粗gydjdsj.org.cn/wszg/皮) 川烏頭(一個,炮)
上焙干為末。每服半錢,用白梅湯下。
《吉氏家傳》治風(fēng)積、傷積,累用藥取不下者,腹脹瀉痢頻并,及諸積,乳香丸方
乳香 沒藥 砂(各一塊,如皂皂子大) 芥菜子(四十九粒) 巴豆(一粒,生)
上用大棗一枚,濕紙裹重封,灰火煨熟取出,去紙,與棗子支乳缽內(nèi),研為膏。若不通丸,入少許飛羅面,丸如綠豆大。每服七丸,周歲三丸,三歲以上五丸,五更淡姜湯下,取下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