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仲景論四逆
    

傷寒雜病:仲景論四逆

四逆者,手足逆冷也。因里寒重,陰陽不相順接。少陰與厥陰證多見。四逆自古以來屬重證,重證必需用重方。故仲景治里寒重的四逆證幾乎必用生附子,取其溫里之功也,四逆湯是其代表。仲景用四逆湯幾乎必見下利,因里臟寒重者多常伴有下利。所以當你決定真要復用四逆湯時,請審慎觀察自己是否真有如此重的里寒,經常下利。不要以為手腳發(fā)冷又畏寒就里寒很重了,很多只是當歸四逆證,而當歸四逆證并不常伴有下利的。由于市面上買不到生附子,現(xiàn)在流行以大劑量的炮附子久煎。但由于附子經炮制過后溫里之力已大減,主要擅長于溫經絡,溫表,久煎后麻味失更是力弱,所以與其用一百幾十克如此嚇人的炮附分量,愚見倒不如用川椒代替,既保留了溫里之力,又可避免大劑附子中毒。我曾診一少陰證病者,長期手足逆冷,下利清谷,寸口脈微,典型的四逆湯證。由于病家嫌煮藥麻煩,接受了我的食療建議,吃麻辣火鍋。三個月后病家又來診,說下利前段時間已好,最近幾天又出現(xiàn),我細診之,竟是熱利,逆冷等少陰證已無,寸口數(shù)而有力,原來他連續(xù)吃了三個月的麻辣火鍋,里寒已去,還由于吃得太多變成了熱利。熱利當然好治,一劑岑連而愈。可見川椒也有很好的溫里之功,且味麻似附子,雖然力不及生附,但保留了溫里之力。以下則是一劑權宜改良了的四逆湯分量:炙甘草20克 川椒20克 干15克 紅參20克   (四逆湯應該是有人參的,人參有很好的強心作用,用在四逆湯里很合適,估是后世醫(yī)家編次時誤刪了)
-----------先生好帖!!我看到好多醫(yī)生的醫(yī)案及醫(yī)論,他們都認為附子沒有任何藥物可代替,想不到先生找到了川椒代替,可敬可佩!
桂本《傷寒論》是有人參的,它應為已絕跡的上黨黨參,還有益氣生津之效。
-----------此實乃無奈之權變,如遇重證,亡陽在頃,還需生附子才能力挽狂瀾。
-----------君之帖已閱,實乃興之,樓上解亦妙,甚是感激萬分。
-----------四逆湯符合辛甘化陽助熱原理
         符合中焦是周身熱能直接來源原理
         符合命門為陽氣熱能之根原理
         符合含蓄者作用持久,暴烈者作用短暫原理。
-----------這篇論述簡直令人暈倒!!請回去好好看看大建中湯和桂枝人參湯條文。請勿如此誤患者及誤導後學者。讓您這樣解釋,難怪治療高血壓、糖尿病只會用天麻鈎藤飲、左歸丸等方劑,而完全不懂得用四逆湯、白通湯、附子理中湯等傷寒方。我不會再上來回這篇文章,浪費時間。
-----------陰陽未明,還待五十三參。
-----------五十三參
《華嚴經》〈入法界品〉末會中,善財童子曾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故謂五十三參。依〈入法界品〉所載,善財遍歷一一0城,參訪五十五位善知識;此處稱之為‘五十三參’,主因系善財曾兩度聽聞文殊菩薩說法,又于同一時間、地點請教德生童子、有德童女同一法門,故一般作‘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此外,舊譯《華嚴經》中,原先所列善知識僅四十六位,即缺天主光天女(第四十三位)以下九人,直到唐代,法藏等奉勒與日照三藏所傳梵本相對校,才加以補足;智儼《華嚴孔目章》卷四僅列四十六位善知識,即依據(jù)補譯前的經典所述。

 比喻虛心求教,不辭辛苦。語出fo典。《華嚴經·入法界品》說:善財童子最初從文殊菩薩處發(fā)菩提心,次第南行,先后向菩薩、fo母、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天神、地神、主夜神、王者、城主、長者、居士、童子、天女、童女、外道、婆羅門等五十三位善知識參訪請教,并依教奉行,終于獲證善果。這個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善財童子因此成為fo教虛心求法,廣學多聞的典范。如明·高濂《玉簪記·鬧會》:“這壁廂是什么菩薩?這是五十三參形容改。”


-----------樓上您好!
   不是您及時加一篇,對行者先生的典故,我只能明白大意,不知其詳,這里先謝過了!
   我到處逛逛想長點知識,6樓的先生不愿意浪費時間解釋,行者先生也是一言帶過,看您能不能給稍作分析,給個學習的機會!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一,法無定法,是為有法。
激賞童子的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