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茯苓湯
|
處方來源 | 《金匱》卷中。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水1斗,煮取3升,納澤瀉,再煮取2升半,溫服8合,日3次。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胃反:成績錄云,安部候臣菊池大夫,從候在浪華,久患胃反,請治于先生曰:不佞曩在江戶得此病,其初頗吐水,間交以食,吐已乃渴,諸醫(yī)交療,百端不愈,一醫(yī)叫我斷食,諸證果已。七日始飲,復吐如初,至今5年,未嘗有寧居之日,愿先生救之。先生乃診其腹,自胸下至臍旁硬滿,乃與茯苓澤瀉湯,數(shù)日而痊愈。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①《金匱玉函經(jīng)二注》:胃反吐,津液竭而渴矣,斯欲飲水以潤之,更無小便不利,而用此湯何哉?蓋陽絕者,水雖入而不散于脈,何以滋潤表里,解其燥郁乎?惟茯苓之淡行其上,澤瀉之威行其下,白術(shù)、甘草之甘和其中,桂枝、生姜之辛通其氣,用布水精于諸經(jīng),開陽存陰,而洽榮衛(wèi)也。 ②《沈注金匱要略》:此外風乘胃,脾虛成飲之方也。風氣通肝,木盛制土,脾胃氣郁而反上逆,則為胃反,然吐則痰飲去而風火熾盛,胃津枯燥,以故吐而渴欲飲水,但木旺土衰,則水寡于畏,腎水反溢為飲,治當健脾,以除伏邪宿飲。故以姜、桂、術(shù)、草健脾和營衛(wèi),而驅(qū)邪外出,茯苓、澤瀉導胃腎之余飲也。 |
備注 | 茯苓湯(《千金翼》卷十九)。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luò)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shù)》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