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醫(yī)統(tǒng)》卷三十五。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傷食泄黃或食積,加神曲、麥芽、山楂子各8分,黃連7分以消之;腹中窄狹,飽悶,再加厚樸、枳實、木香各5分;小便赤澀短少,加豬苓、木通、山梔各5錢;濕瀉者,加茵陳、蒼術(shù)各1錢;若夏秋之間,濕熱大行,暴注水瀉,加炒黃連、蒼術(shù)、升麻、木通各5分;發(fā)熱躁渴,加干葛,石膏各1錢;口渴引飲,加葛根、人參、麥門冬各1錢,升麻、烏梅肉各1分;暑月泄瀉,加香薷、厚樸;寒月溏瀉,清冷腹痛,或傷冷食,加神曲、麥芽、干姜(煨)各1錢、砂仁、木香、益智各5分;勝濕須加防風、羌活、白芷、蒼術(shù)、半夏;胃氣下陷,加人參、黃耆、升麻、柴胡以升清氣;久瀉腸胃虛滑不禁,加肉蔻(煨)、石脂(煅)、訶子(煨)、木香(炒)、干姜各5分;清晨溏泄,加破故紙(炒)、茴香(炒)、肉蔻(煨)。
|
功效 | |
主治 | 一切泄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