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華東佛、肚苣苔、巖青菜、石燕三七、金絲草、虎皮、巖白菜、小荷草 |
漢語拼音 | |
英文名 | Herb of Chien Briggsia |
藥材基原 | 為苦苣苔科植物浙皖粗筒苣苔的根或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浙皖粗筒苣苔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葉柄長1.2-4cm,被犭色綿毛;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4-10cm,寬2-2.5cm,先端鈍,基部寬楔形,稍不對稱,邊緣有鋸齒,上面密被短柔毛,下面沿葉脈密被銹色綿毛,其余部分疏生短柔毛;ㄝ2-4條,高10-16cm;聚傘花序1-2次分枝,每花序具1-5花;花序梗長11-17cm,疏被銹色綿毛;苞片2,狹倒卵形至線狀披針形,被毛;花萼長約1cm,5裂至基部,外面密被銹色綿毛;花冠紫紅色,長約4cm,外面疏被短柔毛,內(nèi)面具紫色斑點(diǎn),下方腫脹,上唇2裂,裂片圓形,下唇3裂,裂片長圓形;雄蕊4,花藥成對連著;花盤環(huán)狀;子房狹線形,長約9mm,花柱短,被微柔毛。蒴果倒披針形,長4.5-7cm,先端具短尖頭。種子多數(shù),細(xì)小,表面光滑;ㄆ8-9月,果期10-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及江西。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1000m的潮濕巖石上及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微苦;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解表;活血消癰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解表藥;活血藥 |
主治 | 感冒頭痛;勞傷;筋骨酸痛;癰瘡;無名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或取汁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浙江民間常用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riggsiae Chien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riggsia chingii Chun. |
科屬分類 | 苦苣苔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