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石巖金、毛石韋、星星草、小經(jīng)刀草、牛舌條、大石韋、大刀草 |
漢語拼音 | rou ruan shi wei |
英文名 | Herb of Soft Pyrrosia |
藥材基原 | 為水龍骨科植物柔軟石韋的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高15-30cm。根莖長,橫生,密被卵狀披針形鱗片,邊緣有鋸齒。葉遠(yuǎn)生;葉柄短,基部以關(guān)節(jié)著生于根莖;葉片革質(zhì),披針形至闊披針形,寬1-3cm,向基部變狹并下延,上面幼時有少數(shù)星狀毛,后則脫落,有排列整齊的凹點,下面被兩層星狀毛,表層較稀,分枝較粗,黃色,里層的密,分枝細(xì)弱并卷曲;葉脈不明顯。孢子囊群散布幾至葉片全部,沿中脈兩側(cè)各成6-8行;無囊群蓋。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臺灣、海南、廣西、貴州、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附生于海拔200-2300m的林中巖石或樹干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一型,葉片披針形至闊披針形,長15-30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并下延,側(cè)脈不明顯,上表面可見凹點,下表面有兩層星狀毛,外層的較稀,分枝較少且粗壯,呈棕色針狀,里層較密,分枝細(xì)弱并卷曲。孢子囊群在下表面主脈兩側(cè)各成6-8行。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甘;涼 |
歸經(jīng) | 肝;腎;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尿通淋 |
功效分類 | 利尿通淋藥;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小便不利;尿路感染;腎炎水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泡酒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峨嵋藥植》: 和以面粉,敷治刀口傷。 2.《廣西藥植名錄》:順氣,利尿。 |
考證 | 出自《峨嵋藥植》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Pyrrosiae Moll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yrrosia mollis (Kunze)Ching[Niphobolus mollis Kunze] |
科屬分類 | 水龍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