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2,25(1):58 |
劑型 | |
藥物組成 | 黨參(人參)、黃芪、天麻、鉤藤、石決明、僵蠶、全蝎、當歸、白芍、川芎、夜交藤、甘草。 |
加減 | 前額痛明顯者白芷;痛連項者加葛根、羌活;頭角痛明顯者加柴胡、黃芩;巔頂痛明顯者加蔓荊子、吳茱萸;熱甚者加梔子、黃芩;伴血壓高者加牛膝、杜仲;瘀血阻絡者加丹參、桃仁;經久不愈而入絡者加蜈蚣;肝火盛者加龍膽草、夏枯草、苦丁茶;陰虛甚者加生地、丹皮、鱉甲;痰濁減黨參、黃芪,加半夏、竹茹、蒼術。 |
功效 | 益氣補血,平肝祛風,解痙止痛。 |
主治 | 偏頭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廣安鄰水縣中等衛(wèi)生職業(yè)學校鄧銀飛,觀察了益氣平肝祛風湯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療效標準:根據1994年《全國中醫(yī)內科病癥診斷療效標準》評定,治愈:頭痛及其它癥狀均消失,隨訪1年無復發(fā)。好轉:頭痛減輕,發(fā)作時間縮短或周期延長。無效:頭痛未緩解,仍然繼續(xù)發(fā)作。結果:本組20例,治愈16例,好轉3例,無效1例。結論:本方具有益氣補血,平肝祛風,解痙止痛的作用,療效滿意。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