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hi chang pu
|
傣藥名 | 罕好帕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石基蒲 Acorus tatarinuvii Schott
多年生草本。根莖芳香,粗2~5mm,節(jié)間長3~5mm;具多數(shù)須根;根莖上部分枝甚密,植株因而成叢生狀,分枝常被纖維狀宿存葉基。葉無柄,葉片薄,基部兩側膜質(zhì)葉鞘寬可達5mm,脫落;葉劍狀線形,長30~50cm,寬2~6mm,罕達1cm,先端漸尖,暗綠色,有光澤,葉脈平行,無中脈。花莖高10~30cm,扇三棱形;佛焰苞葉狀,長7~20cm,寬2~4mm;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側裸露而出,無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狹圓柱形,柔弱,長5~12cm,直徑2~4mm;花兩性,淡黃綠色,密生;花被6,倒邪形,先端鈍;雄蕊6,稍長于花被,花藥黃色,花絲扁線形;子房長橢圓形。漿果肉質(zhì),倒卵形,長寬均約2mm。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800~2600m的山澗溪流邊及水石間。分布于我國黃河以南各地。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鮮品洗凈搗爛用,或曬干,密封保存。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莖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cm,直徑0.3~1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huán)節(jié),節(jié)間長2~8m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須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時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余。質(zhì)硬,斷面纖維性,黃白色至淡紅色,內(nèi)皮層環(huán)明顯,可見多數(shù)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紅棕色物。皮層寬廣,散有纖維束及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束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成環(huán),木化;內(nèi)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束周水型及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較少。纖維束及維管束鞘纖維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薄壁組織中散有類圓形油細胞;并含淀粉料。
粉末特征:灰棕色。①淀粉粒較多。單粒球形、橢圓形或長卵形,直徑2~9μm,有的可見臍點點狀、人字狀或短縫狀,層紋不明顯;每粒由2~20(或更多)分粒組成。②纖維和晶纖維成束,常與導管相連,淡黃色。纖維長, 直徑11~20μm,末端漸尖,壁厚2~6μm,水化,有的胞腔內(nèi)含淡棕色或紅棕色物。纖維束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長方形、類方形或類多角形,直徑9~22μm,壁厚,微木化。③草酸鈣方晶呈多面形、類多角形、雙錐形,直徑4~16μm。④分泌細胞較多,單個偶或兩個毗連分布于薄壁組織中,呈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22~45μm,胞腔內(nèi)充滿黃綠色、橙紅色或紅色分泌物。⑤薄壁細胞呈類圓形或類長方形,直徑22~58μm,壁連珠狀增厚,有的可見由數(shù)個橢圓形紋孔相集成紋孔域。薄壁組織碎片中可見含晶細胞。另可見表皮細胞、鱗葉表皮細胞及導管。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20g,置揮發(fā)油提取器中,以水蒸氣蒸餾,所得揮發(fā)油用乙醚提取,無水硫酸鈉脫水,回收乙醚,所得揮發(fā)油溶于乙醚供點樣。以α一細辛醚及甲基丁香酚為對照品。分別于硅膠C-0.8%CMC-Na板上點樣,以石油醚一乙酸乙酯(85:15)展開。紫外光燈(254nm)下觀察。 α一細辛醚為藍紫色,甲基丁香酚為棕色。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1.對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作用(l)鎮(zhèn)靜作用石菖蒲水煎劑及去油水煎劑腹腔注射能減少小鼠自發(fā)活動,增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1.2]。其揮發(fā)油的鎮(zhèn)靜作用更強[3]。
(2)抗驚厥作用 石菖蒲混懸液、水煎劑能對抗戊四氮致小鼠驚厥[1.2]。石菖蒲揮發(fā)油中的α一細辛腦可能是其抗驚厥的有效成分[4]。
(3)對動物學習記憶的作用 石菖蒲水提醇沉液灌服,對正常小鼠學習記憶有促進作用;對東莨菪堿造成的小鼠記憶獲得障礙、亞硝酸鈉造成的記憶鞏固不良及乙醇引起的記憶再現(xiàn)缺失均有明顯改善作用[5.6]。其亦能明顯改善亞硝酸鈉、氰化鉀和結扎兩側頸總動脈所致小鼠的缺氧狀態(tài)[6]。石菖蒲給大鼠灌服后間腦中輔酶I(NAD+)濃度顯著增高,海馬、尾狀核和腦干內(nèi)的輔酶I和還原型輔酶I(NADH)濃度均增高,說明石菖蒲具有促進動物體力和智力的作用[7]。
2.解痙作用 石菖蒲揮發(fā)油中的α一細辛腦能緩解乙酰膽堿、組胺或5一羥色胺所致離體豚鼠氣管和回腸痙攣[8]。
3.抗心律失常作用 石菖蒲揮發(fā)油腹腔注射,對大鼠由烏頭堿誘發(fā)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能對抗家兔由腎上腺素和氯化鋇誘發(fā)的心律失常,還有減慢心率的作用[9]。
4.其他作用 二聚細辛醚有顯著的降脂作用[10]。α一細辛腦能對抗垂體后葉素的宮縮作用[11]。煎劑在體外能殺死蛔蟲[12]。體外試驗,高濃度浸出液對常見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13]。煎劑在體外能殺死腹水癌細胞[14]。
5.毒性 石菖蒲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3士2.5g/kg[2]。其揮發(fā)油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0.157ml/kg[1];腹腔注射的LD50為0.23士0.023ml/kg[3]。揮發(fā)油中毒主要是脊髓興奮[1]。α一細辛腦為誘變陽性物質(zhì),能引起鼠傷寒沙門菌突變種TA100、TA98的致突變作用[13]。
|
性味 | 味辣,氣香,性熱。入風、水、土塔。
|
功效 | 理氣止痛,鎮(zhèn)靜安神,平喘。
|
主治 | 主治“接崩短嘎,冒開亞毫”(脘腹脹痛,不思飲食),“魯旺魯短,列哈”(嬰兒腹瀉,嘔吐),“暖冒拉方來”(失眠多夢),“賀接賀辦”(頭痛頭昏),“賀接”(頭痛),“攏習火”(哮喘)。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5~15g;或磨取汁服。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徐俊平,等.中草藥通訊,1979,10(7):299
[2]向仁德,等.中藥通報,1983,8(5):31
[3]南京藥學院中麻研究組.中草藥通訊,1978,9(6):241
[4]楊峻山,等.中草藥通訊,1979,10(4):148
[5]袁倚盛,等.中草藥,1982,13(9):387
藥理
[1]江西醫(yī)科大學草藥實驗小組.新醫(yī)實踐,1971,(3):13
[2]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理室.新醫(yī)藥學雜志,1977,(6):46
[3]劉國卿,等.中國藥料大學學報,1989,2O(1):57
[4]趙士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1984,4(8):490
[5]周大興,等.中草藥.1992,23(8):417
[6]周大興,等.現(xiàn)代應用藥學,1993,10(4):4
[7]鄭秀華,等.錦州醫(yī)學院學報,1991,12(5):288
[8]劉國卿,等.中國藥理學報,1983,4(2):95
[9]由軍,等.廣州醫(yī)藥,1993,24(3):44
[10]袁倚盛,等.中草藥,1982,13(9):387
[11]周仲達,等.安徽醫(yī)學院學報,1978,(4):29
[12]天津醫(yī)學院寄生蟲學教研室.新醫(yī)藥學雜志,1974,(2):31
[13]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4):286
[14]北京醫(yī)學院藥學系中藥研究小組.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59,(1):104
[15]楊永年,等.南京醫(yī)學院學報,1986,6(I):11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