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Shi lian zi
|
傣藥名 | 麻嘎郎
|
別名 | 麻縮裂
|
中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喙莢云實(shí)的成熟種子。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喙莢云實(shí) Caesalpinina minax Hance
有刺藤本,高約1m。通體被短柔毛。根圓柱形,淺黃色。莖和葉軸上均有散生鉤刺。二回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長達(dá)45cm,羽片5~8對;小葉6~12對,小葉柄甚短,其下有1枚小倒鉤刺,小葉片矩狀披針形或橢圓形,有時倒披針形,長2~4cm,寬1.1~1.7cm,先端有小細(xì)尖,基部渾圓,全緣?偁罨ㄐ蝽斏ㄐ蜉S上有刺;花多數(shù),蝶形花冠白色帶紅紫色斑,花瓣5,三角狀倒卵形,最上面1枚最小;雄蕊10,不等長,花絲分離,下部密被長柔毛。莢果橢圓狀矩形,長8~15cm,密生棕色針狀刺,先端有喙。種子4~8粒,矩狀橢圓形,甚似于蓮子。花期3~4月,果期5~9月。
生于海拔200~1800m的次生林緣、灌木叢中。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等地。
|
采收加工 | 8~9月采收成熟果實(shí),取出種子,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性涼。小毒。入水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殺蟲止癢,消腫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研粉,干撒或調(diào)水擦。
|
注意事項(xiàng) | 不可內(nèi)服。
|
附方 | 1.治“農(nóng)桿農(nóng)暖”,“達(dá)黑火”石蓮子適量、研粉,用冷開水調(diào)成糊狀,敷于患處。(勐海縣傣醫(yī)巖噸囡驗(yàn)方)
2.治“兵洞飛暖龍”石蓮子適量。研粉,撒于患處。(景洪市傣醫(yī)波為三驗(yàn)方)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