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齦緣炎又稱邊緣性齦炎(marginal gingivitis)、單純性齦炎(simple gingivitis),病損主要位于游離齦和齦乳頭,是牙齦病中最為常見者。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區(qū)、各種族,幾乎每個人不同程度和范圍在其一生中均可發(fā)生。
根據(jù)上述主要臨床表現(xiàn),結合局部有刺激因素存在即可診斷。
一、去除病因
通過潔治術徹底清除菌斑和牙石,如果有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刺激因素也應予徹底糾正,由于單純性齦緣炎無深層牙周組織破壞,只要清除了局部刺激因素,牙齦的色、形、質便可恢復正常。
二、藥物治療
如果炎癥較重,可配合局部藥物治療,常用1%~3%過氧化氫液沖洗齦溝,碘制劑溝內上藥,必要時可用抗菌類漱口劑含漱,例如氯已定。
急性齦乳頭炎時,先治療急性炎癥,待急性炎癥消退后,仍按上述方法治療。
三、療效的維護
治療開始后,應及時教會患者控制牙菌斑的方法,應持之以恒保持口腔衛(wèi)生,并定期(6~12個月)進行復查和潔治,這樣才能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
在齦緣附近的牙面上長期積聚的牙菌斑是引起慢性齦緣炎的始動因子,其他例如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復體等均可促使菌斑的積聚,引發(fā)或加重牙齦的炎癥。
【臨床表現(xiàn)】 返回
一、病損部位和范圍
慢性齦緣炎的病損一般局限于游離齦和齦乳頭,嚴重時也可波及附著齦,通常以前牙區(qū)尤其下頜前牙區(qū)最為顯著。
二、病損表現(xiàn)
1.牙齦色澤
正常牙齦呈粉紅色,患齦緣炎時游離齦和齦乳頭變?yōu)樯罴t或暗紅色,這是由于牙齦結締組織內血管充血、增生所致。
2.牙齦外形
患牙齦炎時,由于組織水腫,使齦緣變厚,不再緊貼牙面,齦乳頭變?yōu)閳A鈍肥大,附著齦水腫時,點彩也可消失,表面光滑發(fā)亮。
3.質地
患牙齦炎時,由于結締組織水腫和膠原的破壞,牙齦可變得松軟脆弱,缺乏彈性。
4.齦溝深度
牙周組織健康時,齦溝深度一般不超過2mm,當牙齦有炎性腫脹或增生時,齦溝可加深達2mm以上,形成假性牙周袋。
5.探診出血
健康的牙齦在刷牙或探測齦溝時均不引起出血。患牙齦炎時輕觸即出血,探診也出血。探診后出血是診斷牙齦有無炎癥的重要客觀指標。
6.齦溝液增多
牙齦有炎癥時,齦溝液滲出增多,其中的白細胞也明顯增多,有些患者還可有齦溝溢膿。因此測量齦溝液量可作為判斷炎癥程度的指標。
7.自覺癥狀
慢性齦緣炎時患者常因刷牙或咬硬物時出血,或者在咬過的食物上有血漬,這是促使就診的主要原因。但慢性齦緣炎一般無自發(fā)性出血,這可與血液病及其它疾病引起的牙齦出血鑒別。有些患者偶而感到牙齦局部癢、脹等不適,并有口臭等。
1.應與早期牙周炎鑒別
主要的鑒別要點為牙周附著喪失和牙槽骨吸收。如前所述,牙齦炎時齦溝可加深超過2mm,但結合上皮附著的位置仍位于釉牙骨質界處。而患牙周炎時,結合上皮已向根方遷移,形成真性牙周袋,袋底位于釉牙骨質界的根方。X線片(尤其合翼片)有助于判斷早期牙槽骨吸收。牙周炎早期可見牙槽嵴頂高度降低,硬板消失,而牙齦炎的骨高度正常,可疑時攝X線片,觀察有無早期牙槽嵴頂吸收,以鑒別早期牙周炎。
2.血液病
對于以牙齦出血為主訴且同時也有牙齦炎癥表現(xiàn)者,應與某些全身性疾病所引起的牙齦出血鑒別,例如白血病、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3.壞死性潰瘍性齦炎
是以牙齦出血和疼痛為主要癥狀,但其牙齦邊緣有壞死為其特征,詳見本節(jié)第四個知識點。
4.艾滋病相關齦炎(HIV-G)
是艾滋病感染者最早出現(xiàn)的相關癥狀之一。臨床可見游離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附著齦可有點狀紅斑,刷牙后出血或自發(fā)性出血。在去除牙石或牙菌斑后,牙齦充血仍不消退。
齦緣炎能預防,關鍵是要做到堅持每天徹底清除牙菌斑,口腔醫(yī)務人員要廣泛開展口腔衛(wèi)生教育,教會患者正確的刷牙方法,合理使用牙簽、牙線等。堅持早晚刷牙、飯后漱口,以控制菌斑和牙石的形成。這些對預防牙齦炎的復發(fā)也極為重要。
慢性齦緣炎由于病變部位局限于牙齦,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炎癥消退快,牙齦組織恢復正常。因此,慢性齦緣炎是可逆性病變,預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