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不同部位的腸扭轉各有何特點?
腸扭轉具有一般腸梗阻癥狀,但發(fā)病急驟,疼痛劇烈、病員輾轉不安,休克可早期出現(xiàn)。腸扭轉以順時針方向旋轉多見,扭轉程度輕者在360°以下,嚴重者可達2~3轉。其癥狀因小腸或乙狀結腸扭轉略有差異。
小腸扭轉:急性小腸扭轉多見于青壯年。常有飽食后劇烈活動等誘發(fā)因素,發(fā)生于兒童者則常與先天性腸旋轉不良等有關。表現(xiàn)為突然發(fā)作劇烈腹部絞痛,多在膠周圍,常為持續(xù)性疼痛陣發(fā)性加重;腹痛常牽涉腰背部,病人往往不敢平仰臥,喜取胸膝位或蜷曲側臥位;嘔吐頻繁,腹脹不顯著或者某一部位特別明顯,可以沒有高亢的腸鳴音。腹部有時可捫及壓痛的擴張腸袢。病程稍晚,即易發(fā)生休克。腹部X線檢查符合絞窄性腸梗阻的表現(xiàn),另外,還可見空腸和回腸換位,或排列成多種形態(tài)的小跨度蜷曲腸袢有等特有的征象。
乙狀結腸扭轉:多見于男性老年,常有便秘習慣,或以往有多次腹痛發(fā)作經(jīng)排氣、排便后緩解的病史。臨床表現(xiàn)除腹部絞痛外,有明顯腹脹,而嘔吐一般不明顯。如作低壓灌腸,往往不足500ml便不能再灌入。鋇劑灌腸X線檢查見扭轉部位鋇劑受阻,鋇影尖端呈“鳥嘴”形。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
腸套疊按照套的入部位可分為幾種類型?
一般按套入部的最近端和接受部(鞘部)的最遠端腸段名分為:①小腸型;②回結型;②回盲型:盲腸及闌尾隨之套入,最常見;④結腸型:很少見;⑤復套:多為回回結型,部分回腸先套入遠端回腸,然后整個套疊腸管再套入結腸。
11.本病的治療方法及次序是什么?
首先采用非手術治療:臨床最常使用的為灌腸復位法。嬰兒急性腸套迭,早期可應用空氣或氧氣及鋇劑灌腸法促使已套迭的腸管復位。開始用低壓灌腸法,灌腸筒內(nèi)鋇劑液平面一般放在高出于體位水平線80~90厘米,緩緩注入,注入壓力最高不應超過130厘米水柱。
手術治療:發(fā)病已超過48小時,疑有腸壞死者或一般情況較差的病兒、腸套迭晚期或經(jīng)鋇灌腸復位無效者,均應采取手術療法進行復位,避免延誤時機,造成腸壞死或穿孔。術中發(fā)現(xiàn)腸套迭部位后,可輕輕地、反復地由腸套迭遠端向近端擠壓推出。切忌牽拉套迭腸管以免撕裂。
晚期腸套迭,常因腸管水腫不易復位,甚至有部分發(fā)生壞死,可將壞死部分切除,然后作腸吻合術。
12.闌尾炎的病理類型有幾種?
1.單純性闌尾炎:闌尾輕度腫脹,漿膜表面充血,失去正常光澤并有少量纖維素性滲出物,各層組織均有充血、水腫和中性多核白細胞浸潤,以粘膜和粘膜下層最為顯著,粘膜上尚可出現(xiàn)小的潰瘍,腔內(nèi)可有少量炎性滲出液。
2.化膿性闌尾炎:又稱蜂窩織炎性闌尾炎,闌尾明顯腫脹,漿膜面高度充血,并有膿性或纖維素性滲出物附著。各層組織除充血、水腫和大量中性白細胞浸潤外,常有壁間小膿腫,粘膜面可有潰瘍和壞死,腔內(nèi)常有積膿。腹腔內(nèi)有少量混濁滲液。
3.壞疽性闌尾炎及穿孔:闌尾管壁已全層或部分壞死,外觀呈暗紫色或黑色,表面及其周圍有大量膿性、纖維素性滲出物,闌尾腔內(nèi)積膿。如為嵌頓梗阻,則嵌頓遠端壞死;如炎癥波或闌尾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則整個闌尾壞死,并為大網(wǎng)膜包裹。約2/3病例可見穿孔,細菌和膿液通過壞死區(qū)或穿孔進入腹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