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彎曲菌屬細菌是一類微需氧,不分解糖類,氧化酶陽性,菌體彎曲呈逗點狀、S形或螺旋狀,有動力的革蘭陰性菌。包括5個種和5個亞種。對人類致病的主要是空腸彎曲菌和胎兒彎曲菌胎兒亞種。前者是人類腹瀉最常見的病原菌之一,后者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可引起敗血癥、腦膜炎等。 來源:考試大
(二)生物學性狀
1.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細長、螺旋形或海鷗展翅狀、S形的彎曲桿菌。一端或兩端具有單鞭毛,運動活潑,有時呈螺旋狀運動。一端單鞭毛多見于胎兒亞種,兩端單鞭毛多見于空腸彎曲菌,無芽胞,無莢膜。
2.培養(yǎng)特性:微需氧菌,初次分離時需在含5%O2、85%N2、10%CO2氣體環(huán)境中生長,傳代培養(yǎng)時能在10%CO2環(huán)境中生長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gydjdsj.org.cn。
本屬菌最適生長溫度隨菌種而異(生長溫度差異可作為菌種鑒別要點)。
營養(yǎng)要求高,在普通培養(yǎng)基上不生長。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長。常用的選擇培養(yǎng)基有Skirrow瓊脂和Campy-BAP培養(yǎng)基。這些培養(yǎng)基以血瓊脂為基礎,加人多種抗生素,能抑制腸道正常菌群,而有利于本菌的分離。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空腸彎曲菌初次分離時,經48h培養(yǎng)可形成兩種菌落;一種為扁平、濕潤、灰白色、半透明、邊緣不整齊、常沿接種線擴散生長的菌落;另一種為圓形、凸起、半透明、針尖狀、有光澤、單個細小菌落。兩種菌落均不溶血。在布氏肉湯內呈均勻混濁生長。
3.生化反應:本屬細菌生化反應不活潑。不分解糖類、不液化明膠、不分解尿素,V-P和甲基紅試驗均陰性。氧化酶均為陽性,大多數(shù)彎曲菌能還原硝酸鹽、觸酶試驗為陽性,空腸彎曲菌馬尿酸水解試驗陽性。
4.抗原結構:有菌體(O)抗原、熱不穩(wěn)定抗原和鞭毛(H)抗原。根據(jù)O抗原可將空腸彎曲菌分為42個血清型。
5.抵抗力:抵抗力較弱,56℃5分鐘即被殺死。干燥環(huán)境中僅能存活3小時。
(三)微生物學檢驗
1.標本采集:立即送檢,及時接種。
2.檢驗方法及鑒定
(1)直接涂片
1)懸滴標本檢查:顯微鏡下觀察有無投鏢式或螺旋狀運動的細菌。
2)革蘭染色檢查:為革蘭陰性逗點狀、S形或螺旋狀小桿菌。
(2)分離培養(yǎng):糞便和肛拭子標本直接接種于改良彎曲菌瓊脂平板如改良的Skir-row血瓊脂平板和Campy-BAP平板;血液或腦脊液標本接種布氏肉湯增菌后,轉種彎曲菌分離培養(yǎng)基,置42℃、37℃,在微需氧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24~72h,觀察菌落特征。
(3)鑒定 革蘭陰性細小彎曲桿菌,單鞭毛具有投鏢樣或螺旋樣動力,需氧環(huán)境不生長,微需氧條件下,在彎曲菌選擇培養(yǎng)基上形成兩種類型菌落。不分解葡萄糖。彎曲菌屬的鑒定要點為氧化酶陽性,革蘭陰性,菌體彎曲或呈S形。最常用的鑒定試驗有生長溫度(25℃、37℃、42℃)試驗、過氧化氫酶試驗、馬尿酸鹽水解試驗、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還原試驗、硫化氫試驗等。
(四)臨床意義
致病因素主要與腸毒素、細胞毒素、內毒素和黏附、定植能力有關。主要引起人類腸道感染和各種腸道外感染。其中空腸彎曲菌是引起散發(fā)性細菌性腸炎最常見的菌種之一。胎兒彎曲菌主要引起腸道外感染,其中胎兒亞種為主要的人類致病菌,致菌血癥、膽囊炎、腹膜炎、肺部感染等。
(五)治療原則
空腸彎曲菌常對紅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環(huán)素敏感,多數(shù)空腸彎曲菌對氨基糖苷類、氯霉素及氟喹諾酮類敏感,由于可產生β-內酰胺酶,一般對β-內酰胺類耐藥。
更多血液科主治醫(yī)師考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