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義
本病是指腦底部或腦表面血管自發(fā)性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網膜下腔,稱原發(fā)性SAH.
發(fā)病率10-15%
腦實質內、腦室等血管破裂,血液穿破腦組織流入蛛網膜下腔,稱繼發(fā)性SAH
二、病因★
1.先天性動脈瘤(50%)
2.腦血管畸形(15%)
3.腦A硬化瘤(15%)
4.腦A炎、腦腫瘤、血液。6%)
三、臨床表現(xiàn)★
1.任何年齡均可發(fā)病,動脈瘤破裂好發(fā)于30-60歲之間,女>男,腦血管畸形多見于青少年
1.典型表現(xiàn):
腦膜刺激征
血性腦脊液
3.病前多有明顯誘因,如劇烈運動、激動、用力排便等
4.50%有短暫意識障礙,少數昏迷,可呈癲癇(EP)樣發(fā)作
5.體征:
明顯腦膜刺激征
顱內壓增高征:視神經乳頭水腫,血壓升高,脈搏緩慢
局灶體征:動眼神經麻痹,少數有輕偏癱
6.60歲以上患者表現(xiàn)常不典型
四、輔診
1.腦CT:確診SAH的首選診斷方法。
2.CSF檢查:重要依據,常見均勻一致的血性 CSF,壓力增高
五、并發(fā)癥醫(yī)學全.在線提供
1.腦血管痙孿
2.正常顱壓腦積水
3.心律紊亂
4.再出血
六、診斷
1.突然起病、劇烈頭痛、明顯腦膜刺激征、CSF呈均勻一致血性,壓力增高即可診斷
2.頭顱CT有助于確診
七、治療原則 制止再出血,解除腦血管痙攣 ,去除病因,防止復發(fā)
內科處理(急性期治療原則同腦出血 )
。1)一般處理:絕對臥床,避免一切誘因
。2)降顱壓治療:同腦出血
。3)防治再出血:6-氨基己酸、 止血芳酸
。4)防治腦血管痙攣:尼莫地平、西比靈
(5)CSF置換療法:腰穿放C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