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下列血細胞發(fā)育過程的一般規(guī)律描述正確的是
A.細胞體積由小變大
B.核漿比例由大到小
C.核染色質結構由緊密粗糙到疏松細致
D.核仁由無到有
E.胞質顆粒從有到無
。27)正常骨髓粒細胞與有核紅細胞的比例大約是
A.1:1
B.1:2
C.1:4
D.2:1
E.(2~5):1
。28)體內(nèi)的鐵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一項中
A.血紅蛋白
B.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貯存鐵)
C.肌紅蛋白
D.轉鐵蛋白
E.其他組織中鐵(各種酶)
。29)男性,36歲,半年前患急性黃疸型肝炎,半月來發(fā)熱、牙齦出血。體檢:重度貧血貌,肝肋下2cm,脾肋下剛及。檢驗:紅細胞1.8X10的12次方/L,血紅蛋白55g/l,白細胞2.5X10的9次方/L,血小板32X10的9次方/L,網(wǎng)織紅細胞0.2%。最可能的診斷是
A.慢性肝病性貧血
B.再生障礙性貧血
C.脾功能亢進
D.巨幼細胞貧血
E.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癥
(30)下列哪項組合錯誤
A.肝病時出血傾向——凝血酶原和其他凝血因子缺乏
B.過敏性紫癜——毛細血管壁變態(tài)反應
C.DICh-一消耗性凝血障礙
D.ITP——感染性骨髓抑制
E.血友病A因子見缺乏所致凝血障礙
。31)急性粒細胞白血病(M1型)時存在下列哪項
A.Ph’染色體陽性
B.粒系細胞可見白血病裂孔現(xiàn)象
C.是白血病中并發(fā)DIC最常見的類型
D.NAP活性增高
E.POX染色陰性
(32)不符合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是
A.是一種少見的特殊類型的T細胞受累的淋巴細胞白血病
B.外周血和骨髓出現(xiàn)花瓣狀核淋巴細胞
C.非特異性酯酶陽性,且不能被NaF抑制
D.白血病細胞體外培養(yǎng)可見C型逆轉錄病毒顆粒
E.常與骨髓纖維化并存,骨髓穿刺時“干抽”
。33)止血機制的基本因素為
A.凝血活酶、凝血酶與纖維蛋白的生成
B.血管收縮、血小板聚集或栓塞、凝血功能
C.纖維蛋白生成與溶解的平衡
D.凝血與抗凝系統(tǒng)的平衡
E.正常的內(nèi)源性與外源性凝血過程
(34)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出血的實驗室篩選試驗,其主要陽性結果可以是
A.血小板減少,BT延長,束臂試驗(十)
B.血小板減少,CT延長,血塊退縮時間延長
C.血小板減少,束臂試驗(十),PT延長
D.血小板減少,束臂試驗(+),CT延長
E.CT、PT、TT及KPTT延長
(35)血小板在凝血過程中的主要作用是
A.作為組織因子參與外源性凝血過程
B.激活因子Ⅻ醫(yī)學 全在.線提供www.med126.com
C.提高ADP
D.提高PF3(磷脂)
E.穩(wěn)定纖維蛋白
。36)下列不符合血細胞從原始到成熟發(fā)育過程中的形態(tài)演變規(guī)律的是
A.胞體由大到小
B.核染色質由粗糙到細致
C.核仁從有到無
D.顆粒從無到有
E.核漿比例由大到小
。37)下列為骨髓稀釋的標志,但哪項除外
A.骨髓有核細胞增生低下或極度低下
B.未見到骨髓小粒和脂肪滴
C.桿狀核粒細胞比例小于分葉核粒細胞
D.鏡下見到漿細胞、肥大細胞等
E.涂片中以成熟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為主
。38)缺鐵性貧血的細胞形態(tài)學表現(xiàn)為
A.小細胞正常色素性貧血
B.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C.正常細胞正色素性貧血
D.大細胞低色素性貧血
E.大細胞性貧血
。3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再生障礙性貧血和溶血性貧血患者進行造血祖細胞培養(yǎng),可發(fā)現(xiàn)兩者BFU-E和CFU-E均減少
B.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主要是T細胞惡性增生性疾病
C.未成熟前體細胞異常定位現(xiàn)象常出現(xiàn)于MDS患者
D.骨髓涂片細胞形態(tài)學檢查可作為多發(fā)性骨髓瘤的輔助性診斷
E.骨髓纖維化、急性白血病、紅細胞增多癥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均為骨髓增生性疾病
(40)血象示全血細胞減少。骨髓象示增生低下,三系造血細胞減少。這樣的血象和骨髓象符合
A.脾功能亢進
B.白細胞減少性白血病
C.嚴重的缺鐵性貧血
D.骨髓纖維化
E.再生障礙性貧血
(41)體內(nèi)缺鐵時,最早表現(xiàn)為
A.血清鐵降低
B.血清總鐵結合力增高
C.貯存鐵減少
D.MCV變小
E.MCH減低
(42)男性,20歲,頭昏乏力1年余,經(jīng)檢查確診為繼發(fā)性再生障礙性貧
血。引起繼發(fā)性再生障礙性貧血最常見病因是
A.電高輻射
B.氯霉素
C.抗腫瘤藥物
D.病毒感染
E.PNH
。43)男性,40歲,面色蒼白,鼻出血、皮膚瘀點2個月。體檢:中度貧
血貌,皮膚散在瘀點,脾肋下2cm.檢驗:血紅蛋白70g/L,白細胞2.5X10的9次方/L,血小板32X10的9次方/L;外周血涂片有核紅細胞2/100白細胞。哪種疾病診斷最不可能
A.骨髓纖維化
B.MDS
C.急性非白血性白血病(隱匿型)
D.再生障礙性貧血
E.PNH
。44)女性,18歲,發(fā)熱、咽痛、鼻粘膜出血10d.體檢:淺表淋巴結和肝、脾腫大,胸骨壓痛(十),右下肢皮膚可見3cmX3cm腫塊而且質硬。檢驗:血紅蛋白86g/L,白細胞2X10的9次方/L,血小板20X10的9次方/L;骨髓檢查示增生極度活躍,原始細胞占80%,部分原始細胞胞質中可見Auer小體,原始細胞POX染色弱陽性,PAS染色胞質呈淡紅色且胞質邊緣有細小的陽性顆粒,a-NAE染色陽性且能被NaF抑制。應診斷為
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
D.急性紅白血病
E.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45)關于類白血病反應,下列錯誤的是
A.中性粒細胞型:白細胞總數(shù)>50X10的9次方/L,同時伴有3%以上的幼稚細胞
B.淋巴細胞型:白細胞增多,常在(20~30)X10的9次方/L,分類淋巴細胞>40%
C.單核細胞型:白細胞總數(shù)>30X10的9次方/L,其中單核細胞>20%
D.嗜酸性粒細胞型:嗜酸性粒細胞顯著增多,>20%,均為成熟細胞
E.白細胞不增多者:指白細胞總數(shù)小于10X10的9次方/L,外周血
中出現(xiàn)較多的幼稚細胞
。46)正常止血決定于以下何種因素
A.血小板的質、量及血管壁的正常
B.皮膚的完整性和凝血因子的正常
C.血小板的質、量及血管壁、凝血因子正常
D.血小板的質、量及凝血因子正常
E.凝血因子正常、骨髓象正常及血小板質、量正常
(47)血漿PT明顯延長時缺乏的凝血因子最可能是
A.Ⅰ、Ⅱ、Ⅴ、Ⅶ、Ⅷ
B.Ⅰ、Ⅱ、Ⅴ、Ⅶ、Ⅸ
C.Ⅰ、Ⅱ、Ⅴ、Ⅶ、Ⅹ
D.Ⅰ、Ⅱ、Ⅴ、Ⅶ、Ⅻ
E.Ⅰ、Ⅱ、Ⅴ、Ⅶ、Ⅺ
。48)大片皮膚瘀斑、血腫、關節(jié)出血,主要見于
A.血管舒縮功能紊亂
B.血小板質的異常
C.血小板量的減少
D.凝血因子缺乏
E.DIC
(49)有關原粒細胞與原紅細胞的區(qū)別,下列哪項不符合原紅細胞的特點
A.胞體大,可見突起
B.染色質呈較粗粒狀
C.核仁較大,界限不清
D.胞質呈均勻淡藍色
E.核仁3個以上者一般少見
。50)正常成人骨髓象中原始紅細胞十早幼紅細胞不應超過
A.2%
B.5%
C.7%
D.10%
E.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