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治第三
第十四條
原文: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
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
升麻鱉甲湯主之。
第十五條
原文: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
鱉甲湯去
雄黃、
蜀椒主之。
升麻鱉甲湯方:
升麻二兩,
當歸一兩,蜀椒(炒去汗)一兩,
甘草二兩,雄黃半兩(研),鱉甲手指大一片(炙)
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釋義:以上兩條論述陰陽毒的證治及預后。陰陽毒病系感受疫毒所致,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是陽毒的主癥,血分熱盛,故面部起紅斑著明如錦紋,熱灼咽喉故痛;熱盛肉腐則成膿,故吐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是指出早期治療的重要意義,早期則邪毒未盛,正氣未衰,易于治愈;日久則毒盛正虛,比較難治。主以升麻鱉甲湯,升麻、甘草清熱解毒;鱉甲、當歸滋陰散瘀;雄黃、蜀椒解毒,以陽從陽欲其速散?傊,本湯治陽毒,具有清熱、解毒、散瘀的作用。
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是陰毒的主癥。病毒侵襲血脈,瘀血凝滯,阻塞不通,故出現(xiàn)面目色青;經脈阻塞,血液流行不暢,故遍身疼痛如被杖一樣;疫毒結于咽喉,故作痛。治療仍以升麻鱉甲湯,解毒散瘀,去雄黃、蜀椒以防其損其陰氣。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的含義,與陽毒同。
醫(yī)案舉例
(1)、吳老的醫(yī)療技術確實是十分高明的。……又一病人顏面發(fā)斑,在額部兩顴特為明顯,略顯蝶形,其色鮮紅,西診斷為為紅斑性狼瘡。吳老望診其舌紅少苔,切診其六脈滑數(shù)有力,問診其患處奇癢難忍,有燒灼感,肢體疼痛,時發(fā)寒熱,乃斷為《金匱》之“陽毒發(fā)斑”。治宜解毒透斑,用《金匱》升麻鱉甲湯全方加
銀花一味,五劑而病減,后去蜀椒、雄黃,加
生地、
玄參十余劑而愈。他說陰陽毒皆當解毒活血,陽毒輕淺,利于速散,故用雄黃、蜀椒辛散之力,以引諸藥透邪外出,觀方后有云服之“取汗”,就可見本方透解的功效了
(來源:《成都中醫(yī)學院學報》增刊·1982年第3期)
(2)、顧某,女,43歲,患亞急性紅斑性狼瘡兩個多月。證見
發(fā)熱不退,經用激素(強的松)治療,發(fā)熱雖然減輕,但面色紅斑未退,形如蝴蝶狀,面紅似錦紋,胸背上肢亦有紅斑,F(xiàn),下肢及面目,有輕度的浮腫,周身關節(jié)酸痛,有時咽部疼痛,小便較少,脈象細數(shù),舌紅苔白!贌嵝霸谘治幢M,腎虛不能化氣行水,治當清熱解毒,補腎利水。方擬升麻鱉甲湯加減:
升麻15g,生鱉甲20g(先煎),當歸6g,
丹皮10g,
熟地20g,
附子3g,
牛膝12g,
車前子10g,
露蜂房6g,
蛇蛻5g,土
茯苓20g。
上方加減連服20劑,面部舊斑漸消,新斑未見,浮腫消退,尿蛋白轉陰,熱毒漸退,腎虛漸復,原方去車前子、丹皮,加雄黃1g (研沖),附子增至6g,再服20劑,癥狀基本消失,病情穩(wěn)定,矚常服原方以防反復。(說明:本例先用激素治療,后用中藥治療兩月,激素慢慢減量,最后減至每天服強的松一片,四月后停用。)
(來源:《廣西中醫(yī)藥》1981年第6期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