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熱論三十八
    

素問懸解:熱論三十八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聞其故。熱病者,春夏之月,感冒風邪之病也。風乘木氣,其性疏泄,衛(wèi)秉金氣,其氣收斂,春夏中風,開其皮毛,衛(wèi)氣愈泄而愈斂,皮毛斂閉,營郁熱發(fā),是為熱病!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間,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愿聞其故。

熱病者,春夏之月,感冒風邪之病也。風乘木氣,其性疏泄,衛(wèi)秉金氣,其氣收斂,春夏中風,開其皮毛,衛(wèi)氣愈泄而愈斂,皮毛斂閉,營郁熱發(fā),是為熱病。其營熱之所以盛發(fā)者,以其冬水蟄封之日,相火失藏,升揚渫越,蘊隆于經脈之中,營熱蓄積,已成素秉。而冬時不病者,寒水司令,木火未交也。一交春氣,寒去溫來,經陽郁發(fā),營熱漸劇,襲以風露,表閉熱隆,則成溫病,所謂冬傷于寒,春必溫病也。生氣通天論語。發(fā)于春,則為溫病,發(fā)于夏,則為暑病,因時而異名,總皆熱病也。熱病感春夏之風,非傷冬令之寒,故曰傷寒之類,實非傷寒也。

岐伯對曰:人之傷于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

外感之病,統(tǒng)曰傷寒,《難經》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是也。溫熱之病,本非傷寒,曰傷寒者,感病之總名如是。人之春夏感傷,風泄其衛(wèi),衛(wèi)閉而遏營血,則為病熱,熱雖至甚,而經盡熱泄,不至于死。其陽盛陰微,外被邪束,而表里雙傳,一日兩經,是謂兩感,陰精枯槁,必不免于死也。

帝曰:愿聞其狀。岐伯曰:傷寒一日,巨陽受之,巨陽者,諸陽之屬也,故為諸陽主氣也,其脈連于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于目,故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也。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其脈循脅絡于耳,故胸脅痛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者,故可汗而已。

傷寒一日,巨陽受之,巨陽者,經居三陽之表,最先受邪,是諸陽之所屬也,故為諸陽之主氣也。病傳三陽之經,總以太陽為主,以其為諸陽之主氣故也。督居脊背,總督諸陽,太陽gydjdsj.org.cn行身之后,其脈連于督脈之風府。穴在頭后。風府者,招風之府,其竅常開,風襲此穴,傳之太陽。太陽之脈,自頭下項,挾脊抵腰,風閉皮毛,郁其經脈,經氣不舒,故頭項痛,腰脊強。陽明居太陽之次,行身之前,風邪在表,日傳一經,二日則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挾鼻絡于目,陽莫盛于陽明,陽明不降,胃氣上逆,肌肉熏蒸,燥火升逼,故身熱目痛而鼻干,不得臥也。少陽居陽明之次,行身之側,三日少陽受之。少陽主膽,膽木化氣相火,其脈循耳下頸,貫膈而循脅里,膽火逆升,經氣痞塞,故胸脅痛而耳聾。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三陰之臟,經郁熱發(fā),汗之泄其經熱,則病已矣。

四日太陰受之,太陰脈布胃中,絡于嗌,故腹?jié)M而嗌于。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陰受之,厥陰脈循陰器而絡于肝,故煩滿而囊縮。

太陰居少陽之次,行身之前,四日太陰受之。其脈入腹絡胃,上膈挾咽,脾精枯燥,故腹?jié)M而嗌干。少陰居太陰之次,行身之后,五日少陰受之。其脈貫脊屬腎,入肺而挾舌本,腎水焦涸,故口燥舌干而渴。厥陰居少陰之次,行身之側,六日厥陰受之。其脈過陰器,抵小腹,屬肝絡膽,肝血消爍,故煩滿而囊縮。太陰曰脈布胃中,少陰曰脈貫腎,厥陰曰脈絡于肝,是則三陰之病,皆入于臟也。

其不兩感于寒者,七日巨陽病衰,頭痛少愈,八日陽明病衰,身熱少愈,九日少陽病衰,耳聾微聞,十日太陰病衰,腹減如故,則思飲食,十一日少陰病衰,渴止不滿,舌干已而嚏,十二日厥陰病衰,囊縱,少腹微下。大氣皆去,病日已矣。

gydjdsj.org.cn日而六經俱盡,臟陰弗衰,邪熱不能內傳,則經陽外發(fā),汗出邪退。六日而六經俱解,共十二日而病全瘳,所謂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臟脈,病日衰已矣,其未滿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滿三日者,可瀉而已。

腑亦稱臟,十二臟相使論:十二臟之貴踐相使是也。各通其臟脈,是何臟之經病,即針通其何臟之經脈也。其未滿三日者,所謂三陽經絡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臟者,故可汗而已,其已滿三日者,已入于臟,故可瀉而已。

熱病一傳三陰之經,即入于臟,經傳三陰,營熱深劇,則臟熱郁發(fā)故也。汗瀉俱是刺法,詳見刺熱篇!鹅`樞·熱病》:熱病三日,而氣口靜,人迎躁者,取之諸陽,五十九刺,以瀉其熱而出其汗。瀉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熱病陽有余而陰不足,故瀉其陽而補其陰。其在三陽之經,而未入于臟者,熱邪尚淺,補其經中之陰,則汗自出,其在三陰之經,而已入于臟者,熱邪已深,非瀉其臟中之陽,則熱不去。溫熱之病,所以不能死者,臟陰之未亡也。已入于臟而不瀉,則臟陰亡矣,故用瀉法。

帝曰:其病兩感于寒者,其脈應與其病形何如?岐伯曰:兩感于寒者,病一日巨陽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干而煩滿,二日陽明與太陰俱病,則腹?jié)M身熱不欲食,譫言,三日少陽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不知人,不知人,六日死。三陰三陽,五臟六腑皆受病,營衛(wèi)不行,五臟不通,則死矣。

兩感者,陽亢陰枯,其太陽之寒,隨少陰而化熱,太陰之濕,隨陽明而化燥,厥陰之風,隨少陽而化火。表里同氣,故一日之內,兩經俱病,三日六經俱遍,精液消亡,是以死也。

帝曰:五臟己傷,六腑不通,營衛(wèi)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陽明者,十二經脈之長也,其血氣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氣乃盡,故死矣。

陽明多氣多血,三日之后,經絡臟腑俱病,又復不知人。三日陽明之氣血全消,然后死也。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