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治熱之穴,五十九 ,頭上五行,行五,謂督脈所過者www.med126.com,上星囟會前頂百會后頂,共五穴為一行,兩旁各一行,謂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各二,共十穴,又次兩旁各一行,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等各二,共十穴,凡二十五穴,以越諸陽之熱逆也。
大柱膺 ,缺盆背 ,此八者以瀉胸中之熱也,大柱屬足太陽,膺 即中府,屬手太陰,缺盆在肩上,屬手陽明,背 即風門熱府,屬足太陽,氣街三里巨虛上下廉,此八者,以瀉胃中之熱也,八穴并屬足陽明經(jīng)。
云門 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瀉四肢之熱也,云門系手太陰,髀骨即肩KT ,系手陽明蹺脈之會,委中在 中央,系足太陽,髓空即腰俞,系督脈。
五臟俞旁五,此十者,以瀉五臟之熱也,謂魄戶神堂魂門意舍志室等各二,系足太陽經(jīng)也,右五十九穴者,皆熱之左右也,故熱病則刺之,又有刺熱之法,肝熱則刺足厥陰少陽,心熱則刺手少陰太陽,脾熱則刺足太陰陽明,肺熱則刺手太陰陽明,腎熱則刺足少陰太陽,凡熱病未發(fā),但見赤色來,皆熱診也,在顏為心熱,在頤為腎熱,在鼻為脾熱,在左頰為肝熱,在右頰為肺熱,見赤當急色刺之,審其井滎經(jīng)俞補之分,在則陰陽瀉陰,在陽則補陰瀉陽,刺熱之大法也,熱穴之外,別有遺法者,備載于后。
熱病汗不出,上星主之,先取 ,后取天牖風池,熱病汗不出而苦嘔煩心,承光主之。
熱病汗不出,天柱及風池商陽關沖液門主之。
傷寒熱盛煩嘔,大椎主之。
身熱頭痛,進退往來,神道主之。
熱病汗不出,上髓孔最主之。(千金云臂厥熱病汗不出皆灸刺之此穴可以出汗)熱病頭痛引目外 而急,煩滿汗不出,引頷齒面赤皮痛,懸顱主之。
熱病偏頭痛引目外 ,懸厘主之。
熱病胸中澹澹,腹?jié)M暴痛,恍惚不知人,手清少腹?jié)M,螈 ,心痞滿不得息,巨闕主之。
熱病煩心心悶而汗不出,掌中熱心痛,身熱如火浸yin,煩滿舌本痛,中沖主之。
熱病發(fā)熱,滿而欲嘔噦,三日以往,不得汗,怵惕,胸脅痛,不可反側(cè),咳滿溺赤。大便血,衄不止,嘔吐,血氣逆,噫不止,嗌中痛,食不下,善渴,口中爛,掌中熱,勞宮主之。
熱病煩心善噦,胸中澹澹善動,間使主之。
傷寒寒熱頭痛,噦衄,肩不舉,溫留主之。
傷寒余熱不盡,曲池主之。
熱病汗不出,脅痛不得息,頸頷腫,寒熱耳鳴,聾無所聞,陽谷主之。
熱病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千金云不得臥身重骨痛熱中少氣厥寒灸之熱去)熱病汗不出,善噫腹脹滿,胃熱譫言,解溪主之,初得病,或先頭痛身寒熱,或澀澀欲守火,或腰背強直,面目如飲酒狀,此傷寒初得一二日,但灸心下三處,第一處,去心下一寸,名巨闕,第二處,去心下二寸,名上脘,第三處,去心下三寸,名胃脘,各灸五十壯,然或人形大小不同,恐寸數(shù)有異,可繩度,隨其長短寸數(shù)最佳,取繩從心頭骨名鳩尾,頭度取臍孔中,屈繩取半,當繩頭名胃脘,又中屈半繩,更分為二分,從胃脘向上度一分,即是
上脘,又上度取一分,即是巨闕,大人可灸五十壯,小兒三壯,亦隨年灸之,大小以意斟量,若病者三四日以上,宜先灸胸上二十壯,以繩度鼻正上盡發(fā)際,中屈繩斷去半,便從發(fā)際入發(fā)中,灸繩頭,又灸兩顳 ,又灸兩風池,又灸肝俞百壯,余處各二十壯,又灸太沖三十壯。
凡溫病可針刺五十九穴,又身之穴三百六十有五,其三十六穴,灸之有害,七十九穴,刺之為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