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級分類:生物制品、生化藥物、酶及輔酶類 二級分類:其他類 三級分類: | |
|
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Tuberculin | |
|
|
|
每人用劑量0.1ml含5U TB-PPD。每安瓿裝量1ml或2ml;每人用劑量0.1ml含2U TB-PPD。每安瓿裝量1ml或2ml。 | |
|
本品系由結核桿菌培養(yǎng)物中提取的蛋白,經(jīng)皮內試驗后,對已受結核菌感染或已接種卡介苗者可引起特異性局部皮膚變態(tài)反應(遲發(fā)型超敏反應)。致敏機體注射結核菌素后,24h出現(xiàn)紅暈,48~72h反應明顯,表現(xiàn)為血管充血擴張,細胞滲出浸潤,主要是淋巴浸潤。反應分兩個階段,當致敏機體注入結核菌素(以下簡稱結素)時,由于結素刺激或趨化作用,有大量多核白細胞和淋巴細胞滲出,滲出的致敏淋巴細胞合成釋放淋巴因子(前后約需6h左右)。其中有一種直接干預皮膚反應的物質為移動抑制因子(MIF),能抑制單核細胞或巨噬細胞的移動,在局部造成細胞積聚,出現(xiàn)結素反應的基礎,這一階段是抗原與致敏淋巴細胞結合的階段。第二反應階段主要以單核細胞浸潤為主。第一階段反應中致敏淋巴細胞釋放淋巴因子除MIF外,還有趨化因子、凝集因子、皮膚反應因子等,由于趨化因子的作用,使單核細胞積極滲出,向反應局部移動,當?shù)竭_局部時,由于MIF作用而停止移動,在局部停留集聚,發(fā)育繁殖,形成更多巨噬細胞,使皮膚反應達到可見程度。這一階段是釋放淋巴因子的非特異性作用階段。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由于注射部位血管外組織間隙內纖維蛋白原從血管進入周圍組織中后變成纖維蛋白;由于注射部位血管外組織間隙內纖維蛋白的沉積和T細胞及單核細胞的聚集而引起組織紅腫和硬結。硬結為DTH反應的最主要特征。 | |
|
|
本品5U用于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卡介苗接種對象的選擇及卡介苗接種后機體免疫反應的監(jiān)測。2U制品用于結核病的臨床診斷及流行病學監(jiān)測。 | |
|
患急性傳染病(如麻疹、百日咳、流行性感冒、肺炎等),急性眼結合膜炎,急性中耳炎,廣泛皮膚病者及過敏體質者禁止使用。 | |
|
1.注射器及針頭應當專用,不可作任何其他注射之用;2.安瓿有裂紋、制品內有異物者不可使用;3.安瓿開啟后30m內使用;4.于2~8℃暗處保存。5.進行PPD皮試試驗時,個別接種者尤其學齡兒童可能出現(xiàn)頭暈、心慌、臉色蒼白、出冷汗等現(xiàn)象,甚至暈倒,失去知覺。一般在注射后6~10min出現(xiàn),此時應立即起針,讓兒童躺下,頭部放低,松解領扣及腰帶,保持安靜,可同時針刺和捏壓人中、合谷、足三里穴,稍好轉時可喝些開水或糖水,一般不需其他特殊處理,在短時間內即可恢復。如在數(shù)分鐘不恢復正常者,可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10歲左右兒童0.3~0.5ml,幼兒酌減。暈厥主要發(fā)生于學齡兒童,新生兒和學齡前兒童罕見。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在性別上,主要為女學生,男學生較少見。此種暈厥大多由于各種精神因素和刺激通過神經(jīng)反射發(fā)生急性一過性腦缺血所引起,系血管神經(jīng)性暈厥,短期內可自然恢復,好轉后不留任何癥狀。進行學校集體PPD皮試試驗時,應加強宣傳,解除精神緊張,接種前作好健康詢問與檢查工作,避免發(fā)生群體性癔病。 | |
|
曾患過重結核病者或過敏體質者,局部可出現(xiàn)水泡、浸潤或潰瘍,有的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熱,一般能自行消退或自愈。偶有嚴重者可作局部消炎或退熱處理。 | |
|
皮內注射,吸取本品0.1ml(5U),皮內注射于前臂掌側。于注射后48~72h檢查注射部位反應。測量應以硬結的橫徑及其垂直徑的毫米數(shù)記錄之。5U制品反應平均直徑應不低于5mm為陽性反應。凡有水泡、壞死、淋巴管炎者均屬強陽性反應,應詳細注明。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