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曰:巴,蛇名。許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潰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謂巴豆之蕩練臟腑,開通閉塞,毒烈之性相類爾。 |
產(chǎn)地 | 出巴郡川谷。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 |
生境 | |
性味 | 辛溫,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厚大,初生青色,久漸黃赤,季冬漸凋,仲春漸發(fā),仲夏舊葉落盡,新葉齊生,即開花成穗,其色微黃。五六月結(jié)實作房,七八月成熟,漸漸自落。一房二瓣,一瓣一子,或三子。子仍有殼,獨戎州出者,殼上有縱文,隱起如線,或一道,或兩道三道。土人呼為金線巴豆,最為上品,他處鮮有。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修治,去殼敲碎,每兩用麻油,并酒各七合,煮干,研膏用。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芫花為之使。 |
配伍禁忌 | 惡蘘草,與牽牛相反。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中其毒者,冷水、黃連、大豆汁解之。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巴豆 (本經(jīng)下品) 毒藥攻病,不得不下毒手,亦不得輕下毒手。 【氣味】辛溫,有毒。 【主治】主傷寒,溫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核】曰:出巴郡川谷。今嘉州、眉州、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葉如櫻桃而厚大,初生青色,久漸黃赤,季冬漸凋,仲春漸發(fā),仲夏舊葉落盡,新葉齊生,即開花成穗,其色微黃。五六月結(jié)實作房,七八月成熟,漸漸自落。一房二瓣,一瓣一子,或三子。子仍有殼,獨戎州出者,殼上有縱文,隱起如線,或一道,或兩道三道。土人呼為金線巴豆,最為上品,他處鮮有。修治,去殼敲碎,每兩用麻油,并酒各七合,煮干,研膏用。芫花為之使。畏大黃、黃連、蘆筍、菰筍、藜蘆、醬、豉、冷水,得火良,惡蘘草,與牽牛相反。中其毒者,冷水、黃連、大豆汁解之。 【叅】曰:巴,蛇名。許氏云:巴蛇吞象,捷取巧嗜,糜潰有形,性之至毒者也。謂巴豆之蕩練臟腑,開通閉塞,毒烈之性相類爾。故可對待陰凝至堅,結(jié)聚留癖。先人博議云:蕩則齠齔不存,練則瑕疵盡凈,茍非陽氣消沮,形如死灰者,未免流毒不辜,慎之。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