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葉雙眼龍根、擋蛇劍、獨行千里。 |
漢語拼音 | ba dou shu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Purging Croton |
藥材基原 | 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iglium L.的樹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巴豆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m。幼枝綠色,被稀疏星狀毛,老枝無毛。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托葉線形,長2-4mm,早落;葉膜質(zhì)卵形至長圓狀卵形,長5-15cm,寬2.5-8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近葉柄處有2枚無柄的杯狀腺體,葉緣有疏淺鋸齒,齒尖常具小腺體,幼時兩面均有稀疏星狀毛,后變無毛或在下面被極少數(shù)星狀毛,干時呈淡黃色?偁罨ㄐ蝽斏,長5-14cm,有時達(dá)觀20cm,上部著生雄花,下部著生雌花,也有全為雄花而無雌花的;苞片鉆狀,長約2mm;雄花花梗細(xì)而短,長3-4mm,有星狀毛;雄花綠色,較。换ㄝ5深裂,先端疏生星狀毛,裂片卵形,長約2mm;花瓣5,長圓形,與花萼幾 等大,反卷,內(nèi)面和邊緣生細(xì)綿毛;雄蕊15-20,著生花盤邊緣,花絲上部被柔毛,花藥干時呈黑色;花盤盤狀,邊緣有淺缺刻;無退化子房;雌花花梗較粗,長2-3mm;花萼5深裂,裂片長圓形,外被星狀毛,長約2.5mm;無花瓣;子房倒卵形,密被粗短的星狀毛,3室,每室1胚珠,花柱3,每個2深裂。蒴果倒卵形至長圓形,有3鈍角,長約2cm,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種子3顆,長卵形,背面稍凸,淡黃褐色,長約是1cm,寬6-7mm。花期3-10月,果期7-1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野、丘陵地,房屋附近常見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含生物堿、酚類、糖類與鞣質(zhì)。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洗凈,切片,曬干。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有毒 |
歸經(jīng) | 心;肝;腎經(jīng) |
功效 | 溫中散寒;祛風(fēng)鎮(zhèn)痛;殺蟲解毒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藥;解毒藥 |
主治 | 胃痛;寒濕痹 痛;牙痛;外傷腫痛;癰疽疔瘡;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煎水熏洗,酒浸或研末調(diào)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溫中散寒,祛風(fēng)消腫。 |
考證 | 出自《綱目》。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roton tiglium L. |
科屬分類 | 大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