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
性味 | 辛熱,大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
加工 | |
鑒別 | 按:巴豆、大黃同為攻下之劑,但大黃性寒,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 |
貯藏 | |
炮制 | 去殼及心炒紫黑,或燒存性,或研爛紙包壓去油,取霜,各隨方制。 |
質(zhì)量鑒定 | |
主治 | 《本經(jīng)》主傷寒濕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
功用 | 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峻用則有戡亂卻病之功,少用亦有撫綏調(diào)中之妙?梢酝c,可以止瀉,其殼燒灰存性,能止瀉痢亦卻病之效也。 |
用法 | 即有急證不得已而用之,壓去其油取霜少許入藥可也。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試以少許輕擦完膚,須臾發(fā)泡,況下腸胃能無熏灼潰爛之患乎。 |
臨證應(yīng)用 | 一老婦人,久病溏泄,遍服調(diào)脾升提止?jié)T藥,則瀉反甚,脈沉而滑,此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法當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自后每用以治泄痢結(jié)聚諸病,多有不瀉而病痊者,妙在得宜耳。 |
配伍應(yīng)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孕婦禁用,以力能墮胎也。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元素曰,巴豆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巴豆 辛熱,大毒。去殼及心炒紫黑,或燒存性,或研爛紙包壓去油,取霜,各隨方制。 《本經(jīng)》主傷寒濕瘧寒熱,破癥瘕結(jié)聚,堅積留飲,痰癖大腹,蕩練五臟六腑,開通閉塞,利水谷道,去惡肉,除鬼毒蠱疰邪物,殺蟲魚。 發(fā)明 巴豆辛熱,能蕩練五臟六腑,不特破癥瘕結(jié)聚之堅積,并可治傷寒濕瘧之寒熱,如仲景治寒實結(jié)胸用白散,深得《本經(jīng)》之旨。世本作溫瘧,當是濕瘧,亥豕之謬也。其性峻利,有破血排膿、攻痰逐水之力,宜隨證輕重而施。生用則峻攻,熟用則溫利,去油用霜則推陳致新,隨證之緩急而施反正之治。峻用則有戡亂卻病之功,少用亦有撫綏調(diào)中之妙?梢酝c,可以止瀉,此發(fā)千古之秘也。一老婦人,久病溏泄,遍服調(diào)脾升提止?jié)T藥,則瀉反甚,脈沉而滑,此脾胃久傷、冷積凝滯所致。法當以熱下之則寒去利止,自后每用以治泄痢結(jié)聚諸病,多有不瀉而病痊者,妙在得宜耳。茍用不當則犯損陰之戒矣。按:巴豆、大黃同為攻下之劑,但大黃性寒,腑病多熱者宜之;巴豆性熱,臟病多寒者宜之。其殼燒灰存性,能止瀉痢亦卻病之效也。孕婦禁用,以力能墮胎也。元素曰,巴豆乃斬關(guān)奪門之將,不可輕用。世以治酒病膈氣,以其辛熱能開通腸胃郁熱耳,第郁結(jié)雖通,血液隨亡,其陰虧損。傷寒結(jié)胸,小兒疳積用之,不死亦危。奈何庸人畏大黃而不畏巴豆,以其性熱劑小耳,試以少許輕擦完膚,須臾發(fā)泡,況下腸胃能無熏灼潰爛之患乎。即有急證不得已而用之,壓去其油取霜少許入藥可也。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