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qing xuan zhi tan wan |
英文名 |
Qing xuan zhi tan pills |
標準號 |
WS3-B-0837-91 |
藥物組成 |
天麻24g,蘄蛇(酒炙)24g,僵蠶24g,全蝎12g,地龍24g,鐵絲威靈仙28g,白附子(礬炙)24g,決明子36g,牛膝36g,沒藥(醋炙)24g,血竭24g,丹參36g,川芎36g,赤芍24g,玄參24g,桑寄生36g,葛根28g,香附(醋炙)36g,骨碎補28g,槐米28g,郁金24g,沉香12g,枳殼(炒)72g,安息香10g,人參(去蘆)12g,白術(shù)(炒)36g,麥冬24g,茯苓36g,黃連24g,黃芩24g,地黃24g,澤瀉36g,法半夏20g,黃芪72g,山楂36g,水牛角濃縮粉12g,牛黃10g,珍珠10g,冰片3g。 |
處方來源 |
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標準1991年 |
劑型 |
|
性狀 |
本品為棕褐色的大蜜丸;氣芳香,味苦。 |
功效 |
活血降壓,化痰熄風。 |
主治 |
肝陽上亢,肝炎內(nèi)熾引起:頭目眩暈、項強腦脹,胸中悶熱,驚恐虛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痰涎壅盛,言語不清,血壓升高。 |
用法用量 |
用溫開水或黃酒送服,每次1丸,日2次。 |
方解 |
以上五味,石膏20g、白芷粉碎成細粉、剩余的石膏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1小時,濾過,合并濾液;川芎用70%乙醇 本方由39味藥組成。主治肝陽上亢,肝火內(nèi)熾引起之眩暈、中風等。方中以天麻、僵蠶、蘄蛇、全蝎、決明子等平降肝陽,息風止痙,為主藥;沉香、安息香、牛黃、珍珠、黃芩、黃連、水牛角、冰片等清熱瀉火、化痰開竅,為輔藥;人參、白術(shù)、黃芪、麥冬、地黃等固本益氣;牛膝、丹參、赤芍、川芎、沒藥、地龍、香附、郁金等活血化瘀、通絡,共為佐藥。諸藥合用,共奏清肝活血,化痰息風之功效。 |
制備方法 |
以上三十九味,除安息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其余天麻等三十四味粉碎成細粉;將安息香、水牛角濃縮粉、牛黃、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
檢查 |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附錄8頁)。 |
鑒別 |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體壁碎片無色,表面有極細的菌絲體。體壁碎片淡黃色至黃色,有網(wǎng)狀紋理及圓形毛窩,有時可見棕色剛毛。石細胞長方形,壁三面增厚,向外一面的壁菲薄,具顯著孔溝。種皮柵狀細胞一列,長40-72um,其下數(shù)列細胞含草酸鈣簇晶,不規(guī)則塊片血紅色,遇水合氯醛液迅速溶解,并顯鮮紅色。石細胞黃棕色或無色,類長方形、類圓形或形狀不規(guī)則,直徑約94um,胞腔較大。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7-8細胞作放射狀排列,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um。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nèi)含棕色核狀物。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群。纖維成束或散離,壁厚,表面有縱裂紋,兩端斷裂成帚狀或較平截。(2)取本品1丸,剪碎,加硅藻土5g,研細,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術(shù)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落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5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烘約5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3)取本品1丸,加5%碳酸鈉溶液10ml,研磨,再加乙醚20ml,研磨,分取乙醚液,蒸干,殘渣加甲醇0.5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57頁)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落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黃色熒光斑點。 |
含量測定 |
|
浸出物 |
|
規(guī)格 |
9g/丸 |
貯藏 |
密封。 |
備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