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老鼠竹、空心副常山、細(xì)葉空心柴、水桿柴、觀音竹 |
漢語拼音 | ning bo sou shu |
英文名 | leaf or root of Ningpo Deutzia |
藥材基原 | 為虎耳草科植物川溲疏的枝葉或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寧波溲疏 落葉灌木,高1.5-2.5m。樹皮片狀剝落;枝中空,小枝對生,紅褐色,疏生星狀毛。葉對生;紙質(zhì),有短柄;葉片狹卵形或披針形,長3-9cm,寬1-3.5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小齒或近圓,上面疏生星狀毛,毛具4-6條輻射線,下面密生白色星狀茸毛;毛具12-14條輻射線。花序圓錐狀,生于枝端,長5-12cm;花多數(shù),花軸及花梗均被星狀毛;萼筒杯狀,裂片5,卵狀三角形;密生白色星狀毛;花5瓣,長圓狀倒卵形,白色,外面散生星狀毛;雄蕊10,長短不一,外輪較花瓣稍短,花絲兩側(cè)有翅,翅端近截形,或呈淺凹,花藥黃色;子房下位,花柱常為2,偶有3或4。蒴果近圓形,徑3-5mm,先端平截。種子細(xì)小斜卵形,淡褐色;ㄆ5-6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溪流的山路旁、山坡林緣、路邊、巖石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葉片多皺縮破碎,完整者狹卵形或披針形,長3-8.5cm,寬1-3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鈍,邊緣有小齒,上面深灰綠色,疏生星狀毛,下面淺灰綠色,密生白色狀短絨毛;葉柄長0.5-1.1cm。質(zhì)脆。氣微,味辛。根呈圓柱形,扭曲,長約15cm,直徑1-4mm,分枝較多,淡棕褐色,密生須根。質(zhì)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纖維性。氣微,味辛。 顯微鑒別 葉片橫切面:表皮細(xì)胞1列,上、下表皮均有星狀毛及腺毛。柵欄細(xì)胞1列,通過主脈,海綿細(xì)胞排列疏松。主脈向上微隆起,于下方突出,下表面內(nèi)側(cè)有厚角組織。主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較狹窄,其下方散有纖維束。 根橫切面:木栓層細(xì)胞數(shù)列,壁厚。皮層較窄,由薄壁細(xì)胞組成。韌皮部窄,篩管小。木質(zhì)部較寬廣,占橫切面的大部分,導(dǎo)管多,木射線寬2-5細(xì)胞。 根粉末特征:淡黃色。①木栓細(xì)胞淡黃棕色,我角形,壁厚約24μm。②薄壁細(xì)胞棕黃色,長36-72μm,直徑12-24μm。③油細(xì)胞類圓形,淡黃色,直徑9.6-19.2μm。④纖維多成束,棕色,長744-1008μm,直徑43.2-64.8μm,壁較厚,胞腔明顯。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微寒 |
歸經(jīng) | 心;肝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尿;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解毒藥 |
主治 | 不便不利,遺尿,瘧疾,疥瘡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9-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olium Seu Radix Deutziae Ningpoens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eutzia ningpoensis Rehd. |
科屬分類 | 虎耳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