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bai zhi ji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柏科植物側(cè)柏的枝條。
|
動植物形態(tài) |
常綠喬木,高達20m,胸徑可達1m。樹皮薄,淺灰褐色,縱裂成條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葉鱗形,交互對生,長1-3mm,先端微鈍,位于小枝上下兩面之葉露出部分倒卵狀菱形或斜方形,兩側(cè)的葉折覆著上下之葉的基部兩側(cè),呈龍骨狀。葉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單生于短枝頂端;雄球花黃色,卵圓形,長約2mm。球果當年成熟,卵圓形,長1.5-2cm,熟前肉質(zhì),藍綠色,被白粉;熟后木質(zhì),張開,紅褐色;種鱗4對,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頭,中部種鱗各有種子1-2顆。種子卵圓形或長卵形,長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無翅或有棱脊,種臍大而明顯;ㄆ3-4月,球果9-11月成熟。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南部,經(jīng)華北向南過廣東、廣西北部,西至陜西、甘肅、西南至四川、云南、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濕潤肥沃地,石灰巖石地也有生長。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以夏、秋季采收者為佳。剪取樹枝,置通風處風干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木材含揮發(fā)油,其中大部分是倍半萜醇,約占50%,內(nèi)有:α-、及β-柏木烯(cedrene),韋得醇(widdrol),α-、β-及γ-花側(cè)柏萜醇(cuparenol),α-異花側(cè)柏萜醇(α-isocuparenol),α-及β-側(cè)柏萜醇(biotol),β-異側(cè)柏萜醇(β-isobiotol),美黃烯醚(curcum-enether)等;其次是倍半萜烯,約占40%,內(nèi)有:羅漢柏烯(thu-jopsene),羅漢柏二烯(thujopsadiene), α-及β-柏木烯(cedrene),β-花柏烯(β-chamigrene),α-及γ-二氫花側(cè)柏烯(cuprenene),α-姜黃烯(α-curcumene),去氫-α-姜黃烯(dehydro-α-curcumene),花側(cè)柏萜烯(cuparene)等;還有倍半萜酮約4%,內(nèi)有:α-及β-花側(cè)柏萜酮(cuparenone),麥由酮(mayurone),韋得醇-α-環(huán)氧化物(widdrolα-exoxide);又有單萜酸約4%。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性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驅(qū)風除溫;解毒療瘡
|
功效分類 |
祛風藥
|
主治 |
風寒溫痹;歷節(jié)風;霍亂轉(zhuǎn)筋;牙齒腫痛;惡瘡;疥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研末,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diào)敷;或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治霍亂轉(zhuǎn)筋:先以暖物裹腳,然后以柏樹木細挫,煮湯淋之。(《經(jīng)驗后方》)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唐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Thujaorientalis L.;Biota orientalis(L.)Endl.]
|
科屬分類 |
柏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