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liu ye hao |
英文名 | Willowleaf Wormwood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柳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柳葉蒿 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主根明顯,側(cè)根多數(shù);根狀莖 略粗。莖直立,單立,紫褐色,有縱棱,中上部有斜展分枝,被蛛絲狀毛。下部葉花期枯萎,中部葉花期估萎,中部葉長橢圓形、橢圓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7cm,寬1.5-3cm,先端銳尖,基部楔形,漸狹成柄狀,邊緣深或淺裂齒或鋸齒,下面無毛,基部楔形,漸狹成柄狀,邊緣有深或淺裂齒或鋸齒,上面無毛,下面除葉緣處被灰白色密茸毛;上部葉狹披針形,有齒或全緣。頭狀花序極多數(shù),總狀排列于腋生直立的短枝上,并密集成狹長的復總狀花序,有披針形至條形的苞葉;總苞卵形,長4-5mm,寬3-3.5mm;總苞片約5層,邊緣寬膜質(zhì),蔬生蛛絲狀毛;外層雌花10-15朵,黃色。瘦果倒卵形或長圓形,無毛。花、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林緣、路旁、河邊、草地、草甸及灌叢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采收全草,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肺炎;扁桃體炎;丹毒;癰腫疔癤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15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解毒的功能。用于癰疽、瘡腫。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rtemisia integrifolia L.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