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木棉子、棉花核。 |
漢語拼音 | mian hua zi |
英文名 | Cottonseed |
藥材基原 | 為錦葵科植物草棉Gossypium herbaceum L.陸地棉G.hirsutum L.,海島棉G.barbadense L.和棉G.arboreum L.的種子。 |
動植物形態(tài) | 1.草棉 一年生草本至亞灌木,高達(dá)1.5。疏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5-8cm,被長柔毛;托葉線形,長5-10mm,早落;葉掌狀5 裂,直徑5-10cm,通常寬超過于長,裂片寬卵形,深裂不到葉片的中部,先端短尖,基部心形,上面被星狀長硬毛,下面被細(xì)絨毛,沿脈被長柔毛。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1-2cm,被長柔毛;小苞片基部合生,闊三角形,長2-3cm,寬超過于長,先端具6-8齒,沿脈被疏長毛;花萼杯狀,5淺裂;花黃色,內(nèi)面基部紫 色,直徑5-7cm。蒴果卵圓形,長約3cm,具喙,通常3-4室。種子大,大約1cm,分離,斜圓錐形,被白色長棉毛和短棉毛。花期7-9月。 2.陸地棉 本種與草棉的區(qū)別在于:葉掌狀至淺裂,裂片寬三角形至卵圓形;小苞片3、基部離生,心形,先端具7-9齒,齒裂的長約為寬的3-4倍;雄蕊柱長1-2cm,花絲排列疏松;蒴果卵圓形,種子除被長棉毛外,還有不易剝離的短棉毛;ㄆ谙摹⑶锛。 3.海島棉 本種與上兩種之區(qū)別為多年生亞灌木或灌木,高2-3m。被毛或除葉桶和葉背脈外近無毛;小枝暗紫色,具棱角。葉掌狀3 -5深裂,裂片卵形或長圓形。小苞片5或更多,分離,基部心形,邊緣具長粗齒10-15;雄蕊柱長3.5-4cm,無毛,花絲排列緊密。 蒴果長圓狀卵形,長3-5cm,基部大,先端急尖。種子彼此分離,除被長毛外,還有極易剝離的短棉毛;ㄆ谙摹⑶锛。 4.樹棉 多年生亞灌木至灌木,高達(dá)3m。葉掌狀5深裂,裂片長圓狀披針形。小苞片3,基部合生,三角形,長超過于寬,近截形。 |
資源分布 | 1.我國甘肅、新疆、廣東、四川和云南等地均系栽培。原產(chǎn)阿拉伯和小亞細(xì)亞。 2.方泛栽培于我國各棉區(qū)。原產(chǎn)美洲墨西哥。 3.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等地有栽培。原產(chǎn)于南美熱帶和西印群島。 4.我國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產(chǎn)棉區(qū)廣泛種植。自陸地棉輸入我國后,樹棉品種已淘汰。原產(chǎn)印度。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棉花時,收集種子,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種子事卵狀,長約1cm,直徑約0.5cm。外被2層白色錦毛,一層長棉毛及一層短茸毛,少數(shù)僅具1層長棉毛。質(zhì)柔韌,研開后,種仁黃褐色,富油性。有油香氣,味微門牌。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種子含棉酚(gossypol),棉紫色素(gossypru-purin),痕量6-甲氧基棉酚(6-methoxygossypol), 6, 6’-二甲氧 基棉酚(6,6’-dimethoxygossypol)。油的脂肪酸組成為棕櫚酸(palmitic aicd),油酸(oleic acid),亞油酸(linole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e)。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參見棉花根條。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性熱;有毒 |
歸經(jīng) | 腎;脾;女子胞經(jīng) |
功效 | 溫腎;通乳;活血止血 |
功效分類 | 溫里藥 |
主治 | 陽痿;腰膝冷痛;白帶;貴尿;胃痛;乳汁不通;崩漏;痔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
用藥禁忌 | 陰虛火旺者忌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1.治盜汗不止: 棉子仁三、四錢,每日煎湯一碗,空心服三、四日。(《綱目拾遺》)2.治乳汁缺少: 棉花子三錢,打碎,加黃酒二匙,水適量,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藥》)3.治胃寒作痛: 新棉花子炒黃黑色,研末,每天服一至二次,每次二錢,用淡姜湯或溫開水調(diào)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
臨床運(yùn)用 | 1.治陽痿不起:棉花子(水浸,曬干,燒酒拌炒,去殼用仁)半斤,破故紙(鹽水炒)、韭菜子(炒)各二兩。為末,蔥汁為丸,梧子大。每服二錢,空心酒下。 (《祝穆試效 方》) 2.治腎于大小偏墜:棉子煮湯入甕,將腎囊坐入甕口,俟湯冷止。一二次散其冷氣自愈。(《回生集》) 3.治虛怯勞瘵,久嗽吐血不止:棉花子不拘多少,童便浸一宿,為末。每服一錢,側(cè)柏葉湯下。(《集效方》) 4.治腸風(fēng)、腸紅下血:淮棉花核一升,槐米七錢。用天目芽茶四兩,泡汁,將二味炒燥,入茶汁內(nèi),復(fù)泡又炒,如此數(shù)次,汁干為度,磨末。每服三錢,空心酒調(diào)下。(《德勝堂經(jīng)驗方》) 5.治腸風(fēng)下血:生柿子二個,竹刀切去蒂核,以棉花子塞入柿內(nèi),仍蓋好,瓦上煅存性,研細(xì)末,米飲熱調(diào)服,重者三服。(王玷桂《不藥良方》) 6.治痔:棉花子,槐樹梗、葉,煎湯洗熏。(《養(yǎng)素園傳信方》) 7.治痔漏:棉花子仁六兩,烏梅六兩。共搗爛為丸,梧桐子大。早晚各服三錢,開水送下。(《周益生家寶方》) 8.治血崩:方一、棉花子仁(炒黃色)、甘草、黃芩等分。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下。(《萬病回春》) 方二、陳棕、棉花子。二味燒灰存性,黃酒送下。(《拔草良萬》) 9.治經(jīng)水過多不止:棉花子,瓦器炒盡煙,為末。每服二錢,空心黃酒下。(《慈航活人書》) |
各家論述 | 1.《本草經(jīng)疏》:木棉子,祛風(fēng)濕、寒濕之藥也。惟其辛,故能散風(fēng)邪;惟其熱,故能除寒濕,凡下部有風(fēng)寒濕邪者宜之。 2.《本草正義》:舊方每以棉花子仁為和血止血之品,如治便血、淋血、崩、帶、痔、漏等癥,則皆和血之義,而無寒涼積瘀之患。又為補(bǔ)腎起痿,養(yǎng)老扶弱等用,則又溫養(yǎng)之法,而無剛暴燥烈之虞。溫和滋潤,頗為純粹,能滋陰液,助陽氣,澤毛發(fā),潤肌膚,質(zhì)本多脂,終與桂、附等之辛燥者有間。惟此子不無興陽之作用,必腎氣虛寒,足冷陰痿者為宜,茍其虛陽不固,相火不潛,恐有擾動之弊,又純屬油質(zhì),更有滑泄之累。趙氏《綱目拾遺》引《回生集》,棉子煮湯入甕,坐而熏之,治腎子偏墜。按睪丸偏大,木而不痛,多屬寒氣,治宜溫散。 3.《本經(jīng)逢原》:燒存性,解梅瘡毒,痔漏,脫肛,下血,每服半兩,黑豆淋酒服之。 4.《藥性考》:補(bǔ)虛,暖腰,治損。 5.《現(xiàn)代實(shí)用中藥》:有促進(jìn)母乳分泌之效。 6.《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溫腎,止痛。 治白帶,并治小兒遺尿。 |
考證 | 出自《百草鏡》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Gossypium herbaceum L. 2.Gossypium hirsutum L. 3.Gossypium barbadense L. 4.Gossypium arboreum L. |
科屬分類 | 錦葵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