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an ye hai t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薔薇科植物三葉海棠的果實。 |
動植物形態(tài) | 三葉海棠,灌木,高約2-6m。小枝稍有棱角,暗紫色或紫褐色。葉互生;葉柄長1-2.5cm,有短柔毛;托葉狹披針形,全緣;葉片橢圓形、長橢圓形或卵形,長3-7.5cm,寬2-4cm,先端急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邊緣有尖銳鋸齒,常3,稀5淺裂,下面沿中肋及側(cè)脈有短柔毛。花兩性;花4-8朵,集生于小枝頂端,花梗長2-2.5cm,有柔毛或近于無毛;苞片線狀披針形,早落;萼片5,三角狀卵形;花瓣紅色,長橢圓狀卵形,直徑2-3cm,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絲長短不等,約等于花瓣之半;花柱3-5,基部有長柔毛。梨果近球形,直徑6-8mm,紅色或褐黃色,萼裂片脫落;果梗長2-3cm;ㄆ4-5月,果期8-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遼寧、陜西、甘肅、山東、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150-2000m的山坡雜木森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果實成熟時采摘,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本品近球形,直徑6-8mm,紅色或褐黃色,萼片脫落;果梗長2-3cm。氣微,味酸微甜。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酸;性微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消食健胃 |
功效分類 | 消食健胃藥 |
主治 | 飲食積滯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Fructus Mali Sieboldi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Malus siebodldii(Regal)Rehd.[Pyrus sieboldii Regel] |
科屬分類 | 薔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