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1979,(2):43 |
劑型 | 注射液 |
藥物組成 | 明礬5g,黃連素0.1g,枸櫞酸鈉1.5g,注射用水加至100ml。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直腸脫垂(單純腸粘膜脫垂及腸壁全層脫垂)。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時成人局麻,小兒基礎麻醉。患者取截石位,肛門,F(xiàn)消毒鋪巾,在距肛緣2-3cm3、9點處作局麻,右手持盛藥之注射器(用22號封閉針頭)從3點處刺入,左手食指入肛內(nèi)引導,通過皮膚、皮下組織使針緊貼腸壁外,約進入2-3cm,確定針尖在腸壁外可以自由自由滑動,即可徐徐注入藥液,使呈扇形均勻分布,然后逐步退針,至齒線處停止注射,更換手套及針頭后同法注射9點處,每點注射藥10-20ml。直腸粘膜脫垂照上法將藥液注入粘膜與肌層之間。小兒注射深度4-5cm,每點量2-3ml,注射時間間隔7-10日1次,注射操作中,局麻不宜過深,要使患者保持一定感覺,勿損腹下神經(jīng)叢及閉孔神經(jīng),如出現(xiàn)腹痛、腿痛時可退針重新注射。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直腸脫垂87例,年齡最小2歲,最大66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60年。發(fā)病誘因:腹瀉或痢疾45例,便秘和重體力14例。分類:Ⅰ度49例,占56.3%;Ⅱ度35例,占40.2%;Ⅱ度3例,占3.5%。結(jié)果:本組病例全部痊愈出院。經(jīng)1次注射即愈者61例,占70.1%;經(jīng)2次注射即愈者4例,占27.5%;經(jīng)3次及4次注射即愈者各1例,各占1.2%。其中又以小兒1次注射痊愈為突出,占該組84.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