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江蘇中醫(yī)1990,11(1):8 |
劑型 | 丸劑 |
藥物組成 | 防風(fēng)60g,生炙黃芪各100g,太子參150g,炒白術(shù)100g,生熟地黃各120g,當(dāng)歸100g,紫丹參100g,枸杞100g,淮山藥150g,山萸肉100g,茯苓150g,巴戟天60g,桑寄生150g,仙靈脾150,杜仲100g,金櫻子150g,芡實(shí)150g,雷公藤300g,紅棗200g。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慢性腎炎。 |
制備方法 | 諸藥除雷公藤、紅棗外,余藥研細(xì)過篩后,以雷公藤300g,紅棗200g煎成濃湯泛丸,如梧桐子。 |
用法用量 | 每次10g,日3次服。1月為1療程。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慢性腎炎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齡多在15-30歲;病程平均為3.42年。結(jié)果:完全緩解者9例,占17.7%;基本緩解者22例,占43.1%;好轉(zhuǎn)17例,占33.3%;無效3例,占5.9%;總有效率為94.1%。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