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傣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藥 >> 正文:白花蛇舌草 -傣藥芽零哦藥物說明書
    

白花蛇舌草

  
漢語拼音
Bai hua she she cao
傣藥名
芽零哦
別名
令靈俄
中藥材基原
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帶根全草。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白花蛇舌草 Hedyolis diffti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Willd)Roxb.] 一年生草本,高15~50cm。莖纖弱,略帶方形或圓柱形,禿凈無毛。葉對生,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l~3.5cm,寬1~3mm,革質;托葉膜質,基部合生成鞘狀,長l~2mm,頂端有細齒。花單生或2朵生于葉腋,無柄或近于無炳;花萼筒狀,4裂,裂片邊緣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長約3mm,純白色,先端4深裂,禿凈;雄蕊4;子房2室,柱頭2淺裂呈半球狀。蒴果,扁球形,直徑2~3mm,室背開裂,花萼宿存。種子棕黃色,極細小;ㄆ7~9月,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路邊、溪畔草叢中。分布云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全體扭纏成團狀,灰綠色至發(fā)棕色。主根細長,粗約2mm,須根纖細,淡灰棕色。莖細,卷曲,質脆,易折斷,中心髓部白色。葉多皺縮,破碎,易脫落;托葉長1~2mm;、果單生或對生于葉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蒴果扁球形,直徑2~2.5mm,室背開裂,宿萼頂端4裂,邊緣具短刺毛。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在皮細胞1列,類方形或卵圓形,常有單個細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外被角質層。皮層窄,細胞呈類圓形;內(nèi)皮層細胞1列。韌皮都較窄。木質部導管2~7相連成單個徑向排列成行;木纖維壁較厚,水化;射線窄,常1~2列細胞,壁薄,木化。髓部寬廣,細胞較大,內(nèi)含淀粉粒,髓部通常中空。皮層及髓部薄壁細胞中偶見草酸鈣針晶。 粉末特征:灰黃色。①葉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氣孔平軸式,長圓形。②莖表皮細胞長條形,有氣孔。③導管主為環(huán)紋或螺紋,直徑15~30μm。④草酸鈣簇晶存在于葉肉組織中,直徑10~15μm。⑤草酸鈣針晶多見,成束或散在,長75~135μm。③淀粉粒眾多,單粒類圓形,復粒由 2~3分粒組成。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30min,趁熱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lml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齊墩果酸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為對照溶液。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一苯一醋酸乙酯一冰醋酸(20:40:1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碘缸中顯色。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化學成分
全草含車葉草苷(asperuloside),車葉草苷酸(asperulosidic acid),去乙;嚾~草苷酸(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都桷子苷酸(geniposidic acid),雞屎藤次苷(scandoside),雞屎藤次苷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6-O一對一羥基桂皮酰雞屎藤次苷甲酯(6-O-p-h(huán)ydroxyclnnamoyl scandoslde methyl-ester),6-O一對一甲基桂皮酰雞屎藤次苷甲酯(6-p-meth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estcr),6-O-阿魏酰雞屎藤次苷甲酯(6-O-ferdovl scandoslde methyl ester),2一甲基一3一羥基蒽醌(2-methyl-3-h(huán)ydroxyanthraqulnone),2一甲基一3一甲氧基蒽醌(2一methy1-3methoxyanthraquinone),2-甲基-羥基-4-甲氧基蒽醌(2-methyl-3-h(huán)ydroxy-4-methoxyanthraquinone)等[1-3],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4],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smasterol),齊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一谷甾醇一β-葡萄糖苷(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對一香豆酸(p-con-maric acid)等[5,6]。
藥理作用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小灌服本品粗提取物水溶液,能增強腹腔液中白細胞吞噬能力[1]。在白細胞吞噬能力試驗中,灌服水煎劑級較對照組提高3倍以上[2]。體外試驗中,亦能增強人血液中白細胞吞噬功能[3]。小鼠灌服本品煎劑,能顯著減少初次免疫小鼠脾細胞中免疫性花結的增生數(shù)[4]。小鼠腹腔注射本品水提取物,共7d,可明顯增強刀豆球蛋白A(COn A)和細菌脂多糖(LPS)對脾細胞增殖反應。對BALB/c小鼠腹腔注射本品每日100ms/ks,連續(xù)7d,可增強脾抗體分泌細胞(PFC)數(shù)目;同時增強小鼠遲發(fā)型超敏反應及細胞毒性T淋巴細胞(CTL)的殺傷功能[5]。小鼠腹腔注射本品制劑,能明顯降低胸腺重量[6]。煎劑對正常豚鼠補體水平無明顯影響,但腹腔注射對經(jīng)中華眼鏡蛇毒因子處理后的豚鼠低補體狀態(tài)有一定促進恢復作用[7]。 2.抗菌作用 本品體外抗菌作用不顯著,只對黃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桿菌有微弱作用[8]。高濃度水煎劑可抑制銅綠假單胞菌、傷寒桿菌及變形桿菌的生長,對其他多種常見致病菌作用弱[9]。本品對兔實驗性闌尾炎有較好的療效[2]。 3.抗腫瘤作用 本品粗制劑體外試驗僅在高濃度下對艾氏腹水癌、吉氏肉瘤及多種白血病癌細胞有抑制作用[10-12]。但多種腫瘤的體內(nèi)試驗,均無明顯療效。考慮體外試驗時本品僅在高濃度下有陽性反應,故認為是非特異性的[11]。 4.其他作用 雄性小鼠口服本品3星期后,間隔不同時間取睪丸活檢,其精原細胞發(fā)展到初級精母細胞而停止發(fā)育,以致曲精細管成為空腔[13]。本品煎劑對離體兔腸大劑量呈顯著的抑制作用,并可對抗乙酰膽堿或腎上腺素引起的腸興奮或抑制[14]。 5.毒性 本品浸膏給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104(88~123)g(生藥)/kg[11]。
性味
味甘、淡,性涼。入水、土塔。
功效
清火解毒,消腫止痛,利膽退黃,澀腸止瀉。
主治
主治“唉火接”(咳嗽咽痛),“說鳳令蘭”(口舌生瘡),“攏案答勒”(黃疽),“攏!保ㄐ”銦釢弁),“兵洞飛暖龍”(疔瘡膿腫),“阻傷”(跌打損傷),“吾多”(蛇咬傷),“農(nóng)桿農(nóng)暖”(乳房脹痛),“乃短兵內(nèi)”(腹部包塊)。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25~50g。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唉火接”,“說鳳令蘭”白花蛇舌草25g,肉豆蔻10g,丁香10g,木香10g,杜仲10g,山芝麻10g,肉桂10g,余甘子10g,生藤10g,三條筋10g,茴香子10g,胡椒10g,蓽茇10g;旌涎蟹,每次溫開水送服5g。(思茅地區(qū)孟連縣傣醫(yī)沙拉驗方) 2.治“攏案答勒”,“攏!卑谆ㄉ呱嗖30g,鞭草30g,白龍須30g。煎服。(《風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3.治“兵洞飛暖龍”,“阻傷”,“至多”白花蛇舌草鮮品適量。搗爛外敷。(景洪市傣醫(yī)康郎勒驗方) 4.治“農(nóng)桿農(nóng)暖”,“乃短兵內(nèi)”白花蛇舌草30g,重樓10g,美登木30g,海藻20g,甘草10g。煎服。(思茅地區(qū)孟連縣傣醫(yī)沙拉驗方)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化學成分 [1]Nishihama Y,et a1.Planta Med,1981,43(l):28 [2]Yang T H,et a1.C A,1974,80:124650h [3]Tat D F,et al.Hua Hsueh,1979.(3):60 [4]蔡楚傖,等.藥學學報,1964,11(12):809 [5]蔡楚傖,等.藥學學報,1966,13(3):181 藥理 [1]后字236部隊.防治老年慢性氣管炎資料選編.中醫(yī)研究院情報資料室,1971.39 [2]江西贛州專區(qū)衛(wèi)生學校科研組.新醫(yī)藥資料(江西藥科學校),1970,(4):8 [3]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科技簡報(醫(yī)藥衛(wèi)生部分),1972,(5):2O [4]基礎部微生物教研組.北京醫(yī)學院學報,1978,(3):156 [5]秦風華,等.上海免疫學雜志,1990,10(6):321 [6]河南醫(yī)學院肝炎研究組.河南衛(wèi)生,1974,(4):19 [7]吳耀生,等.廣西醫(yī)學院學報,1991,8(3):187 [8]實驗室小組.新中醫(yī),1971,(2):30 [9]南昌市第一醫(yī)院.中草藥通訊.197O,(4):46 [10]蘇州醫(yī)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腫瘤防治參考資料.江蘇省腫瘤防治辦公室,1972.21 [11]潘啟超,等.中國藥學會1962年學術會議論文摘集.中國藥學會,1962.336 [12]浙江醫(yī)科大學附屬一院腫瘤白血病研究組,等.浙江中醫(yī)藥,1975,(1):2O [13]上海市第三人民醫(yī)院計劃生育小組.科技簡報(醫(yī)藥衛(wèi)生部分).浙江省科技局情報研究所等.1972,(3):98 [14]林佩霞,等.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資料匯編(廣東省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腹癥協(xié)作組),1978,(2):202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西雙版納傣藥志》、《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參考
《中華本草》傣藥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