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藥物性肝病的前驅癥狀,常有發(fā)熱、惡寒、蕁麻癥樣或麻疹樣皮疹、瘙癢、關節(jié)痛或淋巴結腫痛。嚴重者類似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發(fā)生出血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它的肝外表現(xiàn),可有溶血性貧血,骨髓損傷、腎損傷,胃腸道潰瘍、胰腺炎等以及嗜酸細胞增多、淋巴細胞增多。藥物性肝病病理表現(xiàn)多種多樣,肝內所有細胞均會受到藥物的影響;而所有類型的肝損傷均可由藥物引起。
病因出現(xiàn)藥物性肝損傷的危險性受到許多獲得和遺傳性因素影響,在診斷時應予以考慮。獲得性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營養(yǎng)狀態(tài)(肥胖促進氟烷引起的肝毒性)、懷孕(大多數(shù)四環(huán)素誘導的嚴重肝炎出現(xiàn)在靜脈使用四環(huán)素的孕婦)、慢性酒精濫用、藥物相互作用、肝外疾病。遺傳性因素包括細胞色素P450酶的缺陷乙;饔煤突腔趸饔卯惓、谷胱甘肽合成酶缺陷、谷胱甘肽S-轉移酶缺陷、免疫系統(tǒng)遺傳變異等。此外已有或共存的肝病也可影響損傷的模型。
癥狀表現(xiàn):
藥物性肝病的前驅癥狀,常有發(fā)熱、惡寒、蕁麻癥樣或麻疹樣皮疹、瘙癢、關節(jié)痛或淋巴結腫痛。嚴重者類似急性或亞急性肝壞死,發(fā)生出血傾向,腹水形成,肝昏迷以至死亡。
診斷依據(jù):
治療:
最重要的是停用和防止重新給予引起肝損傷的藥物、屬于同一生化家族的藥物,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特別是應謹慎使用那些因對藥物代謝酶有誘導或抑制作用而具有相互作用的藥物,如CYP450抑制劑西咪替丁、酮康唑和誘導劑利福平、巴比妥酸鹽、苯妥英、地塞米松、奧美拉唑等。對營養(yǎng)不良和對藥物解毒能力下降的患者和嗜酒的患者應控制給藥。治療藥物性肝病的藥物有抗氧化劑、保護性物質的前體(如谷胱甘肽)、阻止損傷發(fā)生過程的干預劑或膜損傷的修復劑。N-乙酰半胱氨酸對撲熱息痛過量的患者有特殊療效,可解毒已形成的反應性代謝物,10小時內給藥可獲最大的保護性效果。重癥患者導致肝功能衰竭、重度膽汁淤積和慢性肝損傷進展到肝硬化時,可考慮人工肝支持和作肝移植。
預防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