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醫(yī)助理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輔導:急性膽道感染的中醫(yī)病因病機
膽液來源于肝,肝與膽相表里,共司疏泄功能,以“中清不濁”和“通降下行”為順。一般來說,人體肝膽氣機紊亂和整體機能失調是本病發(fā)病的內因;而飲食不節(jié)、蛔蟲上擾或情志刺激等因素是發(fā)病的外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本病發(fā)病以后病機發(fā)展變化多端,常是氣郁、血瘀、濕熱和實結四個病理環(huán)節(jié)互相兼夾,互相轉化,并多反復發(fā)作,遷延纏綿,甚至變證百出。
本病的病因常見的有以下3種:
1.飲食不節(jié)
脾胃共司水谷精微的運化。若飲食不節(jié),恣食油膩,則能克傷脾胃,致使運化失健,濕濁內生。脾胃之濕濁可阻礙肝膽氣機疏泄,肝膽氣郁,進而化熱。肝膽郁熱再與脾胃濕濁蘊蒸,即促成本病。
2.蛔蟲上擾
蛔蟲具有喜溫惡寒的習性,蛔蟲病患者若因各種因素導致脾胃虛寒,蛔蟲遇寒則騷動不安,上擾人“膈”,致肝膽氣機不暢。肝膽氣郁而化熱醫(yī).學.全.在.線gydjdsj.org.cn。其熱與脾虛所生之濕熱蘊蒸,可釀成本病。
3.情志刺激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膽附于肝,肝膽經脈互相絡屬而為表里,以疏泄通暢為順。若情志刺激,導致肝膽疏泄不暢,肝膽氣郁,一方面克犯脾胃,脾失健運,濕濁內生;一方面氣郁化熱,肝膽之熱與脾胃之濕蘊蒸,則發(fā)為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