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傷寒論》101條“凡
柴胡湯證而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fù)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fù)
發(fā)熱汗出而解!
我曾遇到過這樣的病案。
男22歲,07年6月20日來診,訴
腹瀉三天后寒熱往來,夜間更甚,并有
盜汗,口苦干,二便及食納尚可,唯感身疲,如此病程已恰好一周(體溫39.3血象正常,胸片無殊,曾輸 液阿樂欣5克丁卡0.4克二天無好轉(zhuǎn),),觀舌淡苔白膩但潤,脈弦滑而數(shù),辨為外感后邪入少陽,立法,疏理少陽兼宣化濕邪:
柴胡22
黃芩8炙
甘草4
黨參6生
姜6
紅棗3
蒼術(shù)12
藿香12
三劑。
當(dāng)日中午服后約五十分鐘,漸感惡寒,索索發(fā)抖蓋棉被,繼之全身振顫,牙關(guān)打擊,但神志清楚,如此約持續(xù)半小時,才感身熱并汗出熱也隨之退,從此病愈。
-------------------
從實際情況來看,病人的這種反應(yīng)很強(qiáng)烈,類似于程度重的輸液反應(yīng)。從前碰到一次這種情況,搞的手腳錯亂。
-------------------
《傷寒論》如此說,臨床上也可以見到。
即便如輸液反應(yīng),也不必過慮。
-------------------
患者可以蒸蒸而振——即寒戰(zhàn)以及必然高熱,是肌體抗病能力較強(qiáng)的表現(xiàn)。
不要立即抑制這種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