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聞有《外經(jīng)》,不知其文也。
-----------《黃帝外經(jīng)》的十八卷的《
黃帝內(nèi)經(jīng)》,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jīng)》,則可能永遠失傳了。但是,關(guān)于它的民間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xiàn)了三位名醫(yī),除了雷公和歧伯兩人外,名氣最大的是俞跗(音夫)。他的醫(yī)道非常高明。特別是在外科手術(shù)方面很有經(jīng)驗。據(jù)說,他治病一般不用湯藥、石針和按摩。而是診斷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術(shù)時就用刀子劃開皮膚,解剖肌肉,結(jié)扎筋脈,除去病根。經(jīng)過這番手術(shù)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體很快就能恢復正常。所以,那時人們稱贊俞跗的醫(yī)術(shù)是“出喪的靈車能返回,要埋的死人能復活!
傳說有一次,俞跗出外看病回來,剛一進村,就聽見哭聲。一打問,原來是鄰居的孩子突然死了。他顧不得進自己的家,急忙先到死者家里,問明孩子死前的病況,就讓人趕快把孩子從“葬罐”里拉出來,他脫去孩子的衣服,用刀劃開肚皮,拿出腸子一看,原來孩子吃了過多的未烤熟的肉,腸子一下被堵住了。俞跗很快將肉食擠出,使腸子暢通,然后理好腸胃,縫合傷口,最后又給孩子鼻子塞進了一些草藥。不到半天時間,孩子就慢慢復活了。
還有一次,俞跗在過河時,發(fā)現(xiàn)一個掉河里淹死了的女人被幾個人打撈出來準備埋葬,俞跗擋住他們詢問死者掉進水里多長時間。抬尸體的人說,剛掉進水里,撈上來就斷氣了。俞跗讓他們把尸體放在地上,先摸了摸死者的脈膊,又看了看死者的眼睛,然后又讓人找來一條草繩,把死者雙腳捆綁好,倒吊在樹上。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俞跗為什么要這樣做。死者剛一吊起,就大口大口地往外吐水,直到不吐時,俞跗才叫人慢慢將死者解下來,仰面朝天放在地上,雙手在死者的胸脯上一壓一放。最后他拔掉自己的幾根頭發(fā),放在死者鼻孔上觀察了一陣,發(fā)現(xiàn)發(fā)絲緩緩地動了動,才放心地對死者家里人說:“她活過來了,抬回家好好調(diào)養(yǎng)吧!”
傳說俞跗還有一次在山谷走路,忽見一個年輕的獵人不慎從懸崖上跌下來,被半山腰的藤條掛住脖子,上不去下不來,又喊不出聲,俞跗正在著急時,迎面來了一個跛子老人,俞跗請老人設(shè)法把吊在半空的年輕獵人救下來。跛子老人一看,二話沒說,取下腰間的弓箭,“嗖”的一聲,射斷藤條,獵人掉落在地,眼看著沒氣了。俞跗蹲下為死者切了脈,從地上采了一把野草塞進獵人肛門,又用手緊緊捂住獵人的鼻孔。時間不長,就把塞進鼻孔的草藥噴出來。俞跗這才松了一口氣,說了聲“有救了!”跛子老人在旁邊看到這樣的醫(yī)術(shù),嘴里不停地說:“活神仙,活神仙!”
在俞跗晚年的時候,黃帝派倉頡、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長時間,把俞跗的醫(yī)術(shù)整理出來,纂成卷目,然而還沒有來得及公布于眾,倉頡就去世了。后來,俞跗的兒子俞執(zhí),把這本書帶回來交給父親修訂。不幸全家遭到了大火,房屋、醫(yī)書和俞跗、俞執(zhí)全家人,一起化為灰燼。這也許是《黃帝外經(jīng)》失傳,至今沒有找到的原因吧!
《黃帝四經(jīng)》出土
1973年轟動世界華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是《黃帝四經(jīng)》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中出土了。
起源于戰(zhàn)國,盛行于西漢初期的“黃學”即《黃帝四經(jīng)》,曾是百家學術(shù)之林。在司馬遷寫《史記》時,也未看到。致使黃學被淹沒了五千余年都沒有被歷代史學者重視。西漢時期流行的“黃老”思想,在中國思想史上一直是個謎,F(xiàn)在《黃帝四經(jīng)》出土,經(jīng)過今人唐蘭先生考證后,確認《黃帝四經(jīng)》不是偽書,是幾千年來出土軒轅黃帝第一本書。這是一部“治國之本”的書,它由四篇文章組成。這就為海內(nèi)外黃帝子孫重新認識黃帝、黃帝思想提供了可靠的史料依據(jù)。軒轅黃帝不再是傳說人物,而是實實在在的歷史人物。
93歲的臺灣史學家王寒生先生,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喜訊,恨不得一下飛回大陸,一睹為快。但當時海峽兩岸還未通郵,無法看到真跡。幾經(jīng)周折,通過日本才搞到《黃帝四經(jīng)》影印件,王寒生先生如獲至寶,夜以繼日,嘔心瀝血,先后花近四年時間將《黃帝四經(jīng)》譯出來,于一九七六年在臺灣龍華出版社出版,王老先生在他自寫的序言里莊嚴宣告:“讀罷四經(jīng),我們認識了修道之門徑,更提高了人生境界。如果我們?nèi)匀皇倾裸露,那就不可挽救了?v然再讀書萬卷,也無濟于事。在四千年前,我祖已經(jīng)打開了宇宙奧妙之門,指出了一條上進大道,今日能讀到寶貴經(jīng)典,是如何幸福!”又云:“黃帝四經(jīng)出土,如老祖再降人間,這是可幸的,凡是黃帝子孫們,全當
雀躍鼓舞。”
司馬遷寫《史記》時,并未看到過《黃帝四經(jīng)》,原因是他生在漢武帝時代(景帝是文帝之子,武帝之父,在位十六年),天漢年間司馬遷為李陵事件,觸怒了漢武帝,被腐刑下獄,其父司馬炎正在朝中出任太史令,父子二人同朝為官。那時,司馬遷才三十多歲,而《黃帝四經(jīng)》已入土二十七年了。所以說,司馬遷寫《史記》時,并沒有看到過《黃帝四經(jīng)》。只是按當時的傳說寫下“五帝本紀”,排在《史記》開宗明義第一篇。
[
本帖最后由 藍天百云 于 2007/6/15 14:10 編輯 gydjdsj.org.cn/hushi/]
-----------
河南中醫(yī)學院有人整理一本 可以看看 不知內(nèi)容是復屬實
-----------請問JT老師,黃帝外經(jīng)跟黃帝內(nèi)經(jīng)到底是不是成雙成對的?
還是它根本是偽託之作?
它對中醫(yī)產(chǎn)生了何影響?
版主回覆:
這不是一個歷史問題。只是單純的臺灣出版商的炒作。
陳士鐸的書一向都是以「古代仙人直傳」之名義出版的,原書名也是「外經(jīng)微言」罷了?傊歉登嘀髋傻膬(nèi)科理論。它的理論架構(gòu),應用於青主男女科──也可以說是陳士鐸的《石室秘錄》等著作。一起參看就比較有學習的價值。
至於真?zhèn)危汶S便找一個中文系的人來看就會曉得:一本是先秦兩漢的文法,一本是明清以降的文法,怎樣也不會是同時代的著作。
正如同世上有所謂「黃帝內(nèi)經(jīng)失落的篇章」在流傳,但如果它其中的觀點是襲自《黃庭經(jīng)》,而晉代的黃庭經(jīng)理論又是脫胎自漢代中後期的《太平經(jīng)》,那麼,如何可能是漢代就已成書的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部分呢?
這類問題的答案,在醫(yī)術(shù)醫(yī)理以外的地方。是文學史、學術(shù)史很輕易就可以解答的問題。
至於對中醫(yī)的影響,且讓我亂掰給你聽:傅氏醫(yī)派造就了後來的齊秉慧(中醫(yī)史上用藥手法和今日的倪院長最近似的人),而齊秉慧的經(jīng)驗又在四川當?shù)爻蔀槿蔗帷富鹕瘛灌崥J安之所以誕生的土壤。間接來說,你也可以說:沒有傅青主派就沒有今日的火神派,沒有黃帝外經(jīng)就沒有扶陽講記。──可乎?
-----------
原帖由 藍天百云 于 2007/6/12 10:56 發(fā)表
《黃帝外經(jīng)》的十八卷的《黃帝內(nèi)經(jīng)》,從遠古時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黃帝外經(jīng)》,則可能永遠失傳了。但是,關(guān)于它的民間傳說,還是相當豐富和十分有趣的了。
相傳黃帝時期出現(xiàn)了三位名醫(yī),除了雷公和歧 ...
《黃帝外經(jīng)》與《內(nèi)經(jīng)》群眾對它的評價是:“家有祝由科,害病不吃藥”。后世人在這部醫(yī)藥著作的基礎(chǔ)上,去偽存真,不斷增補,逐漸形成了后來的《黃帝內(nèi)經(jīng)》。
-----------有一本最近蠻紅的書叫做《黃帝外經(jīng)》,你們有沒有聽說過?現(xiàn)在臺灣真是紅紅火火。它那個裡面有一篇說人有「六臟七腑」才對。它就說,人的第六個臟是什麼?是「胞胎」,就是子宮。子宮能夠孕育出下一代,難道不是很重要的臟嗎?那它為什麼不能算到五臟裡面?
我們說過,人有五行相推的五的系統(tǒng);六經(jīng)穩(wěn)定結(jié)構(gòu)六的系統(tǒng);上面還有奇經(jīng)八脈「八」的系統(tǒng),那是能量更升級的系統(tǒng)。那這個「胞胎」,你說它是什麼氣?說五行的話,是水火之氣的交融,你說六經(jīng)也是什麼心經(jīng)跟什麼經(jīng),但是「胞胎」在我們中國人的歸類跟計算裡面,胞胎屬於奇經(jīng)八脈裡面的「衝脈」跟「任脈」。也就是「胞胎」這個看起來是「臟」的東西,它的能量來源是更高層的東西,因為子宮其實很偉大,能生出下一代,對不對?所以它的能量是從更高一層的靈魂體來的,所以所以它既不能算五臟也不能算六腑,也不能算到六經(jīng),因為它是從更高層次的「八脈」現(xiàn)象化的東西,所以就超脫於這個五臟六腑的結(jié)構(gòu)之外。這是一點。
那另外,《黃帝外經(jīng)》說,「七腑」應該是有「
心包腑」才對,那七腑,心包腑因為跟心重疊了,因為心包腑要在肉身代替「心」臟,所以大家不好意思把它當腑,就不去講它閒話,故意不去為它下定義。所以心包和子宮都要扣掉。因此,即使人體有六臟七腑的形質(zhì),扣來扣去,還是只剩下五臟六腑──《黃帝外經(jīng)》裡面有一篇是在講這個東西。
因為《黃帝外經(jīng)》最近太紅了,我就多講一點閒話好了。因為現(xiàn)在有非常有名望的中醫(yī)師在推廣這個書,說《黃帝外經(jīng)》一定是真本喔,是當年漢朝失落的書……其實我覺得這話講得太過。因為《黃帝外經(jīng)》這部書,現(xiàn)在是取了這個名字所以很聳動,但,這一本書它是從哪裡來的呢?是清朝康熙年間有一位陳士鐸,他出版的一本叫做《外經(jīng)微言》的書,F(xiàn)在出版社說的《黃帝外經(jīng)》就是那本《外經(jīng)微言》。那陳士鐸的醫(yī)術(shù),我們?nèi)绻运闹鲀?nèi)容來看,就是我們後來說的「傅青主」的流派。傅青主是明末清初的人,可能傅青主當年是什麼有一點政治上面的身份問題,有些資料不大方便出版還是怎麼樣,所以有人把傅青主的醫(yī)學的內(nèi)容去交給陳士鐸出版,所以陳士鐸的什麼《石室秘錄》啦,《辨證錄》啦,那些書都跟傅青主的醫(yī)學有相當高的重合性。平常我在看《傅青主男女科》,如果覺得某個方子好像劑量怪怪的,我就會翻開陳士鐸的《石室秘錄》來對一下,因為裡面的證跟方都是重疊的,像是同一本書的兩個版本。因為陳士鐸的《石室秘錄》等於是《傅青主男女科》用另外一個思想邏輯去編排的東西,而陳士鐸的《外經(jīng)微言》,就是《石室秘錄》或者《辨證錄》裡面的臟腑觀念的總綱,所以《外經(jīng)微言》,講白了就是傅青主的內(nèi)外科的理論架構(gòu),如此而已,就是傅青主那一門的心法。那你說,傅青主的醫(yī)術(shù)高不高?那當然很高!那他的《外經(jīng)微言》有沒有一讀的價值?我覺得有啊。
我為什麼會說《黃帝外經(jīng)》這件事情呢?是因為,現(xiàn)在《黃帝外經(jīng)》出版了,有一些不太明白狀況的人,就只看著那本《黃帝外經(jīng)》就說:「這是中醫(yī)偉大的道理!」因為覺得這本是偉大的書,而話題傳開了,而使得有些人就直接去單單讀這本書,這樣子很沒有學習的效益。
你要把《黃帝外經(jīng)》去跟陳士鐸其他的什麼《石室秘錄》等等書合在一起參看,你才知道他講的這些道理,在方劑上要如何運用,這樣才會是一個完整的學習的過程。不然那些虛玄的道理,單獨而言其實沒有什麼意義的。
這是第一點。在學習上面不好。我們說過要「體用合一」,如果你不知道那個理論要怎麼用,你幹什麼要學它?
那另外一點,就是,《黃帝外經(jīng)》的那個文筆,如果待過中文系的人,一定都曉得先秦兩漢的文字,沒有那些時髦的形容詞,就是沒有哪些個語氣詞,它的那個用字、那個句法、都不是先秦兩漢時代會有的。所以你硬要把《黃帝外經(jīng)》說成是什麼失落千年再出土的真蹟,我覺得太過分了。如果你把這本書丟給中文系的人,馬上就破功。那出版商為了要把它賣得好,於是就炒作成這樣,明曉得它不是真的,也要把它講成真的。我就覺得很過分。──那個出版社推這本書而辦的演講我剛好有去聽,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
如果我們要學時方派,就要學《傅青主男女科》,因為《傅青主男女科》是時方派中非常偉大的一環(huán)。那你拿《黃帝外經(jīng)》來對著看,可以增加你學習的吸收理解,這是不錯的。但是糊裡糊塗地把這種清朝時代的好書說成是漢朝時代的好書……好像有點那個。所以稍微澄清一下。
它有它存在的價值,但是跟它是不是漢朝的書沒關(guān)系。
-----------LS說清了來龍去脈,有空再看看《外經(jīng)微言》。
-----------外經(jīng)為內(nèi)經(jīng)的使用手冊,此說是否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