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附子溫熱性能臨床應用談
    

本草求真:附子溫熱性能臨床應用談

附子溫熱性能臨床應用談
□ 楊柏燦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
  附子一藥,古人謂之“最有用最難用”,可謂將其應用特點作了精辟而簡練的概括。附子性質純陽,作用俊猛,辨證準確,應用得當,則見效迅速而顯著;反之,如辨證錯誤,應用不當,則毒副反應迅速顯現且嚴重,屬于所謂的“虎狼之品”之一。無論是有用還是難用,都取決于其純陽之性和其顯著的溫陽之能。臨床應用或取性而用,發(fā)揮其溫熱走竄的性能,以激發(fā)、推動和增強其他藥物的作用,從而提高和加強治療效應;或取能而用,圍繞其溫陽功能強的特點,依據不同的配伍,或溫陽而散寒,或溫陽而止痛,或溫陽而通脈,產生不同的治療效應。

  1  溫陽散寒止痛———治療下肢動脈瘤

  男,69歲,2004年5月21日初診。主訴:患右下肢動脈瘤3年余,行走不便,在某大醫(yī)院住院就診,欲行患肢截肢術;颊咭蚩紤]醫(yī)療費用及術后后果和年齡等因素而拒絕手術,遂放棄治療,出院回家。其家屬為減輕其疼痛等苦痛,前來本處門診。

  患者因無法行走,由其女兒推車前來,面色無華,形體消瘦,神情倦怠,形寒怕冷,手足不溫。自訴患肢疼痛難忍伴患側肢體麻木,知覺幾近喪失。口干作苦,食欲不振,解便無力,嗜睡難寐。舌質嫩紅,苔黃微膩,脈沉細,左寸、兩尺細軟無力。證屬心腎不足,陽虛寒凝,血行不暢,絡脈不和,治宜養(yǎng)心補腎,溫陽散寒,活血通絡。藥用:桂枝9g,赤芍、白芍各10g,茯苓15g,生、炙黃芪各15g,益母草30g,川牛膝、懷牛膝各15g,雞血藤30g,羌活獨活各6g,粉葛根30g,石菖蒲10g,廣郁金10 g,蒼術白術各10g,地鱉蟲6g,生山楂30g,桑寄生15g,厚杜仲15g,谷芽、麥芽各30g,炙甘草10g。

  2004年6月3日復診。自訴藥后疼痛稍有減輕,但仍怕冷,食欲不振,余癥如前。上方去益母草,加熟附子先煎6g,生熟米仁各30g,明天麻10g。連續(xù)服用三周后,患者一人騎自行車前來就診。見其面調神振,面露喜色,自己行走。自訴疼痛已除,畏寒消失,手足轉溫,并從事輕微的勞動和娛樂活動,納香寐安,惟右足底仍有麻木感,脈息漸強。仍宗原方,去黃、杜仲、米仁、蒼術、白術,加當歸15g,附子加至10g,黃芪30g,天麻12g。以此方為基本方,連續(xù)服用三月,基本恢復正常。

  本例病案的療效出乎醫(yī)患雙方的意料;颊弑旧硪逊艞壓途芙^治療,家屬抱著減輕痛苦和盡孝的心態(tài)帶其前來服用中藥。我們在剛給他診治時,用藥的主要目的也是改善其身體狀況,減輕疼痛等。但由于辨證準確,用藥得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在加用附子后顯效既快又明顯。本例患者從所涉及到的病位而言是全身性的,但以心腎絡脈為主;從病性來講為虛實同現,以虛為主,因虛生實,尤其是陽氣虛衰為本;從病邪來說,則為寒凝瘀阻。根據陽氣與心腎的關系,心為火臟,腎為元陽、真陽之臟,命門所在;而寒與瘀的產生也因陽虛所致。因此,確立其治則為溫陽為主。附子為純陽之品,走而不守,入心歸腎,既能峻補心腎之陽,激發(fā)陽氣,又能散寒止痛,并能溫通血脈,通行絡脈,可謂是既對癥又辨證,故而在應用以后療效明顯。

  2  溫陽活血通脈———治療頸椎動脈瘤

  女,73歲,2005年7月1日初診;颊2000年因頸椎3腫瘤而行手術,在第三頸椎處安放支架。術后一般情況尚可。近一年來,病情反復,頸項疼痛,難以轉動,不能平臥,自服止痛藥等無明顯作用而前來就診;颊攥F精神委頓,腰背拘攣,目光呆滯,神情痛苦,步履滿珊,頭傾項強,身著冬衣,形寒怕冷,面色灰滯。自訴頸項疼痛,手足麻木,兩足底幾無知覺,下肢腫脹,耳鳴心悸,食欲不振,胸背寒冷如冰,二便尚調。舌質淡紅,體胖,邊有齒痕,脈沉遲,左寸細澀,兩尺濡細。證屬心腎陽衰,寒凝血瘀,絡脈不暢。治宜養(yǎng)心補腎,溫陽散寒,活血通脈。處以:茯苓15g,桂枝9g,炒白術10g,雞血藤30g,全當歸15g,骨碎補10g,威靈仙10g,葛根30g,丹參30g,姜黃9g,仁、紅花各10g,川牛膝、懷牛膝各15g,鹿角片(先煎)10g,炙板(先煎)10g,天麻10g,生山楂30g,大紅棗10g,谷芽、麥芽各30g,炙甘草10g。

  2005年7月8日復診。自訴藥后神振,畏寒肢麻好轉,心悸、下肢腫脹減輕,耳鳴已除,食欲增進。仍頸項強直疼痛,轉動不靈,不能平臥,口干喜飲,舌脈如前。上方去甘草,加熟附子先煎6g;颊咭陨戏竭B續(xù)服用3周后復診,面色轉調,步伐輕快,自訴耳鳴、心悸、足腫等已消除,食欲正常,背冷明顯減輕,足底已有知覺,頸項疼痛已除,轉動較前靈活,行走、起身、轉體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大便正常,但仍難以平臥。舌紅,脈沉細澀。原方附子加至10g,加狗脊6g,川石斛15g;颊咭陨戏綖橹鳎B續(xù)服用3月,除頸項轉動不靈外,基本恢復正常,生活自理。

  本例病案與前例有相似之處,但系頸椎腫瘤術后典型的因陽虛而導致的諸多不適,其中陽虛瘀阻、絡脈不和是病證的核心,所以在治療當中始終以溫陽活血通脈為主,取得十分顯著的療效,尤其是在加用附子以后作用更為明顯。

  3  溫陽助便———治療頑固性便秘

  女,54歲,2004年6月8日初診;颊呋結腸息肉伴潰瘍近20年,長期大便不暢,排解困難,每日解便需服用通便藥品或保健品,仍覺腹脹不適。在年初行腸部手術欲一勞永逸予以根治,未料手術后排便更為困難,無奈再行手術依然無效。患者為此倍感痛苦,出現一定的心理障礙,每日起床后步行半小時,倒走半小時,并配合倒立,按摩腹部以助大便;颊攥F面容焦慮,形體消瘦,面色發(fā)紅,言語急促,坐立不安,性情煩躁,夜寐不實,食欲尚可,但不敢多食,噯氣頻作,神疲乏力。舌質淡紅,體胖,苔白微膩,脈沉細,右關、兩尺細弱。證屬氣虛陽虧,脾腎兩虛,膽郁腸滯。治宜益氣溫陽,補益脾腎,利膽導滯,調腸通便。處以:生黃芪、炙黃芪各30g,木香10g,黨參15g,制蒼術10g,川厚樸15g,炒枳實15g,虎杖根15g,全當歸15g,大腹皮、子各15g,粉葛根30g,甜蓯蓉15g,牛蒡子15g,生地黃10g,谷麥、麥芽各30g。

  2004年6月16日復診。自訴藥后自覺腸蠕動增加,腹脹減輕,噯氣好轉,便意明顯,但排解仍艱,舌脈如前。上方黃芪加至各45g,虎杖18g,再加熟附子6g。患者在連續(xù)服用上方3周后復診,自訴業(yè)已停服所有的其他通便品,能自行排便,腹脹噯氣已除,惟停藥后排便仍較為困難。因時常出差,遂以上方為基本方,加大熟附子的用量至10g,由藥店加工成水泛丸,連續(xù)服用半年,長年頑疾由此而愈。

  本例病案由于長期的排便困難而服用各種通便品,既使其自身的腸蠕動功能大大減退,又因藥物的副作用對機體造成一定的損傷和依賴,同時也給患者帶來了精神上的痛苦由此而產生心理負擔。治療的根本在于調節(jié)、恢復其自身的腸蠕動功能。方中重用黃芪補氣以增加排便的動力,用多味行氣、破氣藥以促使腸道的通暢,又以一些潤腸緩瀉的藥物既潤滑腸道又瀉下通便,三者合用則能調節(jié)腸的蠕動而促使排便。附子在方中的作用可以概括為激發(fā)、推動和增強效應。附子本身并無通便作用,但由于其稟性純陽,藥性峻猛,走而不守,與其他藥物相配,能以其性能特點而激發(fā)、增強這些藥物的相應功能,從而發(fā)揮治療效應。在本方中其既能增強黃芪等藥的補氣作用,又能促進和加強行氣藥的行竄之性,還能激發(fā)和增進通便藥的功能。因此,在加用附子以后,患者的療效更為明顯?梢赃@樣認為子本身雖無直接的通便作用,但卻能起到溫陽助便的效應。

  4  溫陽升津止渴———治療頑固性口渴

  女,58歲,1998年7月15日初診。患者自51歲絕經以來,常覺口干喜飲,近3年來更為嚴重。

  口渴索飲,日夜無度,飲不解渴,半夜常因口渴而起床飲水,幾乎手不離杯,由此而不敢外出,倍感痛苦。伴小便頻數,夜尿尤多,尿色清長無味。曾先后檢測尿糖、血糖、腎功能等,排除糖尿病,腎臟病變等,服用多種中西藥均無明顯改變,觀其前方多為益氣養(yǎng)陰生津類,自訴常有藥后腹痛、便溏等現象的發(fā)生?淘\:形體肥胖,面色灰黯,時值盛夏,卻著春裝,仍感畏風,遠離風扇,手足不溫。自訴精神不振,嗜睡難寐,食欲不振,大便稀溏,日行1~2次。舌質淡紅,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膩而滑,脈沉遲。證屬脾腎陽虛,津液不化,治當補益脾腎,溫陽升津止渴。處以:熟附子先煎9g,炙黃芪15g,天花粉30g,南沙參、北沙參各15g,石斛15g,粉葛根30g,懷山藥30g,太子參15g,炒白術19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炒米仁30g,川桂枝9g,炒白芍12g,谷麥、麥芽各30g,炙甘草10g。

  患者在服用上方第四帖后口干即有好轉,在連續(xù)服用上方28劑后,口渴、多尿、神疲、畏寒等癥狀基本消除,且大便轉調,食欲增進。

  本例病案主要表現為口渴多飲,飲不解渴,無疑與津液的多少、流動的快慢、運化的行滯等因素有關。但多數對口渴的治療往往從陰虛津虧著手而施以養(yǎng)陰生津止渴,少有從調節(jié)津液的運行、流動著手的。本例患者以前也曾應用過較長時間的中藥,多為養(yǎng)陰生津之品,不但無效,反而出現腹痛腹瀉等。因此,我們從陽氣與津液的生成、流動和運化的關系著手,認為本例患者的根本不在于津液的不足,而是由于陽氣的虧虛所致。因為即使有足夠的津液,但其流動和運化必須依賴于陽氣的溫化和蒸騰。如果陽氣不足,溫化和蒸騰之力減退,從而使津液的流動和運化障礙,不能上承于舌面而導致口干的發(fā)生。這也是為什么只用養(yǎng)陰生津藥無效而又在口干的同時出現畏寒、便溏等虛寒癥狀的原因。所以方中敢用附子并不因為其能生津止渴,也不忌其溫熱之性,相反恰恰是取其溫熱行竄的特點,既通過溫陽化氣以促進體內津液的流動運行,又因其溫熱而具激發(fā)推動之性,在方中能促使益氣養(yǎng)陰生津之品發(fā)揮作用。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