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機體重要的代謝器官,在維持機體代謝和內(nèi)環(huán)境的平衡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對移植肝的功能作出準確迅速的評價,是肝移植術后處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酸堿和水電解質(zhì)平衡
由于肝臟的再灌注,以及術中輸注大量的碳酸氫鈉,在術后早期,病人呈代謝性中毒狀態(tài)。如果移植肝功能良好,這種代謝紊亂將在24-48h內(nèi)得到糾正。早期肝臟功能不全時,病人可以出現(xiàn)持續(xù)性酸中毒伴乳酸水平增高。
由于環(huán)孢素的毒性作用和術中下腔靜脈的部分鉗夾等原因,術后24-48h內(nèi),往往有一相對少尿期,因此,尿量并不是衡量體液容量的可靠指標。應根據(jù)中心靜脈情況來調(diào)整液體補充量,一般要求將中心靜脈壓維持在588-784Pa(6-8cm H2O)。
由于手術的應激和大劑量糖皮質(zhì)激素的使用、肝移植術后病人常常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在血糖濃度降至13.87mmol/L前,不要輸含糖液體。
肝移植術后最常見的電解質(zhì)紊亂是代謝性堿中毒、高鈉血癥、低鈉血癥和遲發(fā)性低鉀血癥。血清中鎂和磷的含量也往往較低。除了術中大量輸注血液制品外,術前長期利尿劑的使用也是造成代謝性堿中毒的一個原因。高鈉血癥的主要原因是術前全身的鈉潴留:低鈉血癥一般為液體過多所致,治療的原則是限制液體量,而不是補充過多的鈉。低血鉀往往是術前長期利尿所致,術后早期由于肝臟保存液中高濃度鉀離子和肝臟再灌注損傷使細胞內(nèi)鉀離子的釋放,血鉀往往正常甚至高于正常,加上術后早期往往有一相對少尿期,因此,除非血鉀濃度低于正常,一般不需要靜脈補鉀。
二、膽汁引流量
膽汁的量和質(zhì)是衡量肝臟功能的一個重要的指標。有T型管的病人,要注意觀察T型管引出的膽汁的顏色和量。一個早期功能良好的肝臟,24h分泌的膽汁量應大于100ml,膽汁應該是金色或者棕色,較粘稠。膽汁量少、呈綠色或者水樣,說明肝臟功能差,其原因可能為肝臟保存過程中缺血所致,也可能為免疫排異反應所引起。
三、精神狀態(tài)
如果病人術前精神狀態(tài)良好,術后應該能夠較快地清醒,否則表示肝臟功能不全。術前昏迷的病人,可能要有幾天的時間病人才能清醒,這時,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就不能作為衡量病人肝臟功能情況的指標。
四、凝血功能
不論術前凝血功能是否正常,如果移植肝功能良好,肝臟再灌注后,凝血功能可以立即開始恢復,在手術過程中即可見到大量血凝塊,凝血功能在術后第2天即可接近正常。
為了保證組織有充分的氧供而又不增加血液的粘稠度,血細胞比容一般保持在30%-35%,術后早期(術后5-7d)往往有一個血小板下降的過程,除非血小板小于20×10gydjdsj.org.cn/shouyi/9/L或有明顯的出血,一般不補充血小板。術后為了預防肝動脈血栓形成,血液需要保持在低凝狀態(tài),很多肝移植中心都常規(guī)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
五、腎功能情況
術前合并腎功能不全時,有的病人手術后腎功能可以立即恢復正常,但大部分病人都有一個逐漸恢復的過程。如果新肝早期功能不全,可以立即出現(xiàn)腎功能衰竭。
六、血生化指標的觀察
血清轉(zhuǎn)氨酶(ALT和AST)的水平反應了肝臟缺血損傷的程度,一般在術后第二三天達到高峰,然后迅速下降。如果肝臟沒有明顯的損傷,轉(zhuǎn)氨酶一般在3500-5400nmol·s-1·L-1;如果肝臟有嚴重損害,轉(zhuǎn)氨酶可以高達85000nmol·s-1·L-1。由于許多病人術前有黃疸,所以血清膽紅素的高低有時并不反映新肝的功能情況。但是,如果術后第四五天以后,膽紅素還逐漸升高,說明新肝功能不全或者膽管吻合口存在問題。
七、肝臟活檢
肝臟再灌注后以及術后7、21d ;3、6t 12個月要常規(guī)肝臟活檢行組織學檢查,如果術后出現(xiàn)可疑排異反應和肝臟出現(xiàn)任何異常,則隨時應行肝臟活檢組織學檢查。
在肝臟再灌注后,肝臟可以存在不同程度的損傷,輕度損傷表現(xiàn)為肝竇和肝小靜脈多形核粒細胞浸潤;嚴重損傷表現(xiàn)為廣泛的小葉中央肝細胞壞死。小葉中央肝細胞壞死的程度與術后轉(zhuǎn)氨酶的高低有關,但對術后遠期肝臟的存活并無明顯的影響。如果術后隨訪活檢中發(fā)現(xiàn)肝臟出現(xiàn)橋狀壞死和膽小管增生,則有可能出現(xiàn)肝功能衰竭或發(fā)展成嚴重的門脈性纖維化。
在肝移植術后的早期,小葉中央?砂l(fā)生膽汁淤積,同時可伴有或不伴有肝細胞羽毛樣變性。這種膽汁淤積往往發(fā)生肝細胞內(nèi)或膽小管內(nèi),此時不存在膽管阻塞、病毒性肝炎和排異反應,有人稱之為“功能性膽汁淤積”,其特點為:①病人血清膽紅素逐漸升高,最高可達340µmol/L;②血清ALT和AST水平都明顯升高;③膽汁引流量減少,最低可能小于20ml/24h,一般在發(fā)病后2周左右達到高峰,然后膽汁量逐漸增加;④病人一般情況良好,肝臟合成功能正常,也就是血清蛋白和凝血酶原時間保持正常。在術后2-3周內(nèi),25%的病人存在這種功能性膽汁淤積。如果供肝有嚴重的冷缺血損傷或再灌注損傷,這種膽汁淤積的持續(xù)時間可以明顯延長。在擴張的膽小管內(nèi)可以見到膽栓和凝結(jié)物,在門管www.med126.com區(qū)可見不同程度的膽小管增生和纖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