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治病有五,若肛邊生肉如鼠乳出孔外,時(shí)時(shí)膿血出者,名牡痔也;若肛邊腫痛生瘡者,名酒痔也;若肛邊有核痛及寒熱者,名腸痔也;若大便輒清血出者,名血痔也;若大便難,肛良久不肯入者,名氣痔也。此皆坐中寒濕,或房室失節(jié),或醉飽過度所得,當(dāng)時(shí)不為患,久久不瘥,終能困人,別有大方,今單行亦要便宜,根據(jù)按用之。(《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五痔,有氣痔,溫寒濕勞即發(fā),蛇蛻皮主之;牡痔,生肉如鼠乳在孔中頗見外,妨于更衣,鱉甲主之;牝痔,從孔中起外腫,五、六日自潰出膿血, 皮主之;腸痔,更衣挺出,久
上所主藥,皆下篩,等分,隨病倍其所主藥為三分,旦早以井華水服方寸匕,病甚者旦暮服之,亦可至四、五服。唯得食干白肉,病瘥之后,百日乃近房室。又用藥內(nèi)下部,有瘡內(nèi)中,無瘡
又方
野葛(末)
上一味,以刀圭內(nèi)藥中服,五日知,二十日若三十日愈。(《外臺(tái)》卷二十六)
又方
煮槐根洗之。(《外臺(tái)》卷二十六)
又方
煮桃根洗之。(《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五痔不以年月日久新方。
枳實(shí)為末,煉蜜丸如桐子大,空心飲下二十丸。(《證類本草》卷十三)
五痔散,主酒客勞及損傷,治下部中傍孔,起居血縱橫出方。
赤小豆(四分熬) 黃 (三分) 附子(包) 白蘞 桂心(各一分) 芍藥 黃芩(各二分)
上七味,搗分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止血大驗(yàn)。(《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五痔,大便肛邊清血出,紫參丸,治不瘥,服之無不瘥方。
紫參 秦艽 亂發(fā)灰 紫菀 濃樸(炙以上各一兩) 本(二兩) 雷丸(半升) 白芷(一兩) 蟲(半兩熬) 貫眾(三兩去毛) 豬后懸蹄甲(十四枚炙) 虻蟲(半兩去翅足熬) 石南(半
上十三味搗篩,以羊脊骨中髓合豬脂各半升煎,和丸如梧子,未食酒服十五丸,日再,亦可飲下,劇者夜一服。四日肛邊癢止,八日膿血盡,鼠乳悉愈,滿六十日,終身不復(fù)發(fā),久服益善。有痔病十八年,肛出長三寸,服此方即愈,亦治脫肛。有人熱可除羊髓,以赤蜜代。(《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痔, 皮丸方。
槐子(三兩) 附子(炮二兩) 當(dāng)歸(二兩) 連翹(二兩) 干地黃(五兩) 干姜(二兩) 礬石(二兩燒令汁盡) 續(xù)斷 黃 (各一兩) 皮(一具,細(xì)切,熬令
上十味,搗篩,蜜gydjdsj.org.cn/sanji/丸,飲服十五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亦可主痔。常用大驗(yàn)。
(《外臺(tái)》卷二十六)
又方
以生槐皮十兩削去黑皮,熟搗,丸如彈子,綿裹內(nèi)下部中,大效。(《外臺(tái)》卷二十六)
又方
以槐赤雞一斤為散,飲服方寸匕。(《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痔疾下血,疼痛不止方。
以玩月砂不限多少,慢火熬,令黃色為末,每二錢入乳香半錢,空心溫酒調(diào)下,日三、四服瘥。砂即兔子糞是也。(《證類本草》卷十七)
洗痔方
以連翹煎湯洗,訖,刀上飛綠礬入麝香貼之。(《證類本草》卷十一)
治谷道中癢痛、痔瘡gydjdsj.org.cn/zhicheng/,槐皮膏方。
槐皮(五兩) 甘草 當(dāng)歸 白芷(各二兩) 陳豉 桃仁(各五十粒去皮) 赤小豆
上七味,銼,以豬脂二升煎,候白芷黃膏成,去滓,以涂之,日三度。(《外臺(tái)》卷二十六)
治谷道赤痛方。
菟絲子熬令黃黑,和以雞子黃,以涂之,日三。(《醫(yī)心方》卷七)
又方
取杏仁熬令黃,搗作脂涂之。(《醫(yī)心方》卷七)
治蟲食下部方。
治 蟲杏仁湯方。
杏仁五十枚,苦酒三升,鹽一合,煮取五合,頓服之。(《醫(yī)心方》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