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yī)的致病學理論,核心是細菌致病學,實際上非常片面,只說明了致病情況的一小部分,而絕大部分成因與細菌無關。
西醫(yī)認為先有細菌,而后才生疾病。實際上這種情況僅屬少部分。大多數應是先患了病才生成了某種病菌(細菌)。關于這點,我希望西醫(yī)專科學家要研究認真一點、細心一點,不要以為在病變部位取樣找到了某種病菌,就誤以為是因為某病菌的感染后才患上了某病。當代醫(yī)學最要命的弊端就是:默守陳規(guī),閉目塞聽,掩耳盜鈴,以點代面,自以為是,并且難容其它方法插足。
新健康學特別強調飲食的禁忌,因為虛病中的90%以上是來自于飲食的錯誤,即平常說的“病從口入”。
《健康人生》(可從本書后網頁中讀到,和免費下載本書的中英文文本)中比較詳細地列舉了哪些病因何食物引致,并有部分理論論述。也就是說,人一日三餐,每日都要飲食,人要治病首要是先切斷致病源,其次才是治病。治病與洗衣服的道理一樣,如果在洗衣服的過程中不斷向洗衣桶內加
墨水、油漬,衣服能洗干凈嗎?如果不首先要求病人做到此點,治愈疾病簡直就是緣木求魚,以蠡測海。那么具體哪些食物不能吃?總體而言,所有野生動物、所有魚類、所有飛禽三大類都絕對不能食用,晚期重癥病人,要絕對素食。在飲食上不能馬虎,只要病人真想疾病痊愈,就絕不可在飲食禁忌上掉以輕心。大家想想看,正是人們對這每日的飲食基本知識的缺乏,才會導致今天有那么多的人患上那么多不治之癥和奇病怪病。這本是病理學最最普通的常識,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的醫(yī)學專家和營養(yǎng)學家連這點“常識”都不明白。地球人,是一個十分怪異的生命群體,其中有一大群所謂的“醫(yī)學家”、“營養(yǎng)學家”把最有害健康的食物推薦給大眾,還編造出美妙的“營養(yǎng)學”大篇鬼話。這與飲鴆止渴有何兩樣!談到飲食,很多人會提出質疑,認為不大吃肉類和山珍海味,人體就會缺乏營養(yǎng),其實大錯特錯。營養(yǎng)學家所認為的營養(yǎng)成分其實也確實一點沒錯,不可否認化學科學的應有地位。只是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醫(yī)生早期都勸導幼兒多喝
菠菜湯,并說菠菜含鐵質多,有利兒童骨骼成長,后來發(fā)現,喝菠菜湯的兒童多患軟骨癥,從化驗中明白,波菜中含草酸,易使鈣質產生草酸鈣沉淀,反而不易吸收,導致兒童因缺鈣而成了軟骨病。《健康人生》中描述:書市上愈百種所謂的營養(yǎng)學專著,幾乎全部是胡說八道,按書中所言,保證病人永無康復之日。動物全都是有靈魂的,它們的生命體中全都存在一種“活性生物信息因子”。由于“靈魂”所特有的“獨立性”,它不能包容任何其它信息的侵犯,故它若進入人體,就成了使人致病的真正元兇。這點大多數人是一無所知的。人的生存和健康,從空氣、水兩大物質中就足以得到維持。
中國有句話,叫做“民以食為天”,足見中國對飲食文化自古以來的關注。新健康學是十分強調飲食禁忌的,因為人體疾病90%以上直接與飲食有關。總的飲食觀念是提倡,節(jié)飲食,主清淡。中國的中醫(yī)有“醫(yī)食同源”的說法,《健康人生》中有較詳論述。也就是說,吃食與吃藥是相同的道理,故此中醫(yī)對食物的分類與對藥物的分類完全近似。中醫(yī)不談食物的成分含量比例和“營養(yǎng)”,中醫(yī)對食物也是按中藥的“歸經效果”來研究和歸類:什么食物食后歸屬哪條經絡,對經絡的疏通、調理有好處,則強調病人患何種病應吃何食物更有益身體健康,并在飲食同時身體得到調理,病能早愈,真是一舉兩得。中醫(yī)學說認為,人體元氣皆由人食五谷轉化而來,胃則是食物的主要消化器官,胃氣暢則身體健。故提倡保持腸胃的寬松與舒適,負擔適度,總的原則是:
一、少食人精神。胃括約肌的張合伸縮性質與人的中樞神經有直接的聯系,也就是說,胃的蠕動直接影響人的中樞神經的興奮,當胃里食物過多時,胃的負擔必然增大,胃的蠕動持續(xù)時間必定相應延長,這勢必在人的中樞神經中強烈地反映出來,使中樞神經產生疲勞態(tài)反映,人此時易困倦
嗜睡,不精神。反過來,吃得少,胃的工作態(tài)時間減少,胃的括約肌活動經常處于停頓狀態(tài),使得中樞神經的興奮灶更顯得興奮、清醒活躍,人就顯得更有精神。
二、少食人健壯。適量或偏少的進食,為胃腸功能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的工作環(huán)境,胃過度勞累或胃已出現勞損病兆,久而勢必傷肝;血液生化有障礙,勢必影響肝的藏血量,肝藏血不足,又勢必影響心臟。新健康學的療法短期內可使病人食欲大增,吃什么都味香可口,這時更應特別注意,如不節(jié)制飲食就會使病情加重,前功盡棄。一般八成飽即好,尤以晚餐要特別注意。
三、少食人開朗。人的性格有先天基因的遺傳作用,也有后天的修養(yǎng)成分在內,但作為一個人的自我修心養(yǎng)性來說,后天的成分有時又起重要作用。作為人的本能態(tài),不需要吃多少東西就可生存繁衍,但由于受生活、工作、家庭、人際關系和環(huán)境的制約影響,不得不吃多了起來,心理也伴隨有了改變,便是生理心理變態(tài)。新健康學的治療過程中,變態(tài)的狀態(tài)慢慢地得到調整復原,必然無憂無愁,凡事想得開,性格自然開朗。以上這三個少食帶來的好處,只有經過較長時間地親身實踐,才能真正體會得到。
四、不吃或少吃葷味食物,絕對拒食前文所說的三大類動物。就人的生態(tài)本能而言,無需攝取任何生命生物以充饑養(yǎng)體,但由于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迫使人們不得不調整自己的生態(tài)需求,小至魚蝦,大至牛羊,而且視為營養(yǎng)佳品,高級美味。殊不知,人體對肉類的需求幾乎等于零。人的牙齒小而平整,十指尖尖柔弱無利爪,人天生就是素食(植物性)生物。另則,大自然中存在著許許多多與人類相近的生物信息,它們與人相比僅僅是形態(tài)和層次有別而已,人對其傷害或食用,其殘余生物信息對人體生物信息干擾、破壞,是一般人不能想象的。所以絕對杜絕對高靈性的動物的食用,這對所有人的生存和健康都是極為重要的。
五、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喝酒,不吸煙。酒中的酒精是一種神經興奮劑,大腦皮層受刺激,會在短時間之內過度興奮,人的思維會突然地變態(tài)而受到干擾,人就會處于一種暫時性的失神態(tài)。因此,不要喝烈性酒,至于啤酒、
葡萄酒、
山楂酒只可適量少飲。煙能部分阻塞經絡和氣路的通暢,消耗掉人體不少元氣,不利代謝功能的發(fā)揮,故提倡不吸煙為宜。人必食,人體需要大量物質,都來源于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各種維生素都是通過蔬菜水果獲得的。腦細胞靠什么維持其生命體態(tài)和活化肌體呢?靠維生素,靠大量的維生素的經常不斷地補充給養(yǎng)。當然補充人體熱量的消耗主要還是來自于
淀粉,正常人每日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