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溫中丸
|
處方來源 | 《準(zhǔn)繩·類方》卷二引丹溪方。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脾虛不運(yùn),濕熱積滯內(nèi)蘊(yùn),腹部脹滿,大便溏薄,兩足浮腫,或黃胖面腫。
|
制備方法 | 上為末,醋1盞、水1盞,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70-80丸,白術(shù)6錢,陳皮1錢,生姜1片煎湯送下。病輕者服此丸6-7兩,小便長;病甚服1斤,小便始長。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成方便讀》:白術(shù)補(bǔ)脾燥濕,使運(yùn)化有權(quán),贊助藥力,自然邪盡化而正不傷;半夏化其濕,茯苓利其水,陳皮理其氣,甘草和其中,且皆可寓宣于補(bǔ);黃連、苦參清濕中之瘀熱;針砂、神曲化積滯之陳邪。用醋、水為丸者,凡欲散之,必先斂之,不使其邪有散漫之意耳。
|
備注 | 溫中丸(《張氏醫(yī)通》卷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