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白豬屎豆、野苦豆、大眼蘭、野黃豆草,豬屎青、野花生、大馬鈴、水蓼竹、響鈴草 |
漢語拼音 | zhu shi dou |
英文名 | Striped Crotalaria Herb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豬屎豆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豬屎豆 直立矮小灌木。莖枝被緊貼的短柔毛。葉互生,三出復(fù)葉;葉柄長2-4cm,被密毛;托葉細小,剛毛狀而早落;小葉片倒卵狀長圓形或窄橢圓形,長3-5cm,寬1.5-2cm,先端鈍圓,有時微缺;啃ㄐ,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絲光質(zhì)毛;葉脈明顯?偁罨ㄐ蝽斏耙干谢20-50朵;苞片早落;花萼長4-6mm,萼筒杯狀,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外折,約與萼筒等長;蝶形花冠,黃色,旗瓣嵌以紫色條紋,長約13mm,花冠遠伸出花萼之外,雄蕊10,上部分離,子房長圓形,花柱內(nèi)彎,柱頭小。莢果長圓形,嫩時被毛,熟時近于無毛,下垂,果瓣開裂時扭轉(zhuǎn)。種子20-30顆;ā⒐6-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山東、浙江、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栽培或野生于山坡、路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莖葉,打去莢果及種子,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豬屎豆種子含豬屎豆堿(mucronatine),次豬屎豆堿(mucronatinine),光萼豬屎豆堿(usaramine),尼勒吉扔堿(nilgirine),豬屎青堿(crotastriatine)和全緣千里光堿(integerrimine)等生物堿。沿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木犀草素(luteolin),牡荊素(vitexin),牡荊素木糖甙(vitxin-O-xyloside)以及植物凝集素。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一般藥理 全緣千里光堿1-3mg/kg狗靜注有顯著降壓作用,此外,還有肌肉松弛和解痙作用。光萼豬屎豆堿有阿托品樣作用。 2.毒性 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可通過皮膚吸收,主要對肝臟表現(xiàn)毒性,但不出現(xiàn)貧血、血清總蛋白降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大鼠)延長。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則失去毒性。全緣千里光堿小鼠靜注的LD50為78.32mg/kg(7d內(nèi)死亡)。 |
藥理學(xué) | 豬屎豆種子及葉含大量生物堿,可通過皮膚吸收,主要對肝臟表現(xiàn)毒性,但不出貧血、血清總蛋白降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大鼠)延長。開花期植物的葉喂飼山羊可引起中毒,干枯物則失去毒性。雷卓堿對大鼠腹腔注射的半數(shù)致死量為37mg/kg。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辛;平;有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散結(jié) |
功效分類 | 清熱燥濕藥;解毒藥 |
主治 | 濕熱腹瀉,小便淋瀝,小兒疳積,乳腺炎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孕婦忌服。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頭暈、頭痛、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水和肝硬化和肝昏迷。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廣西本草選偏》。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將豬屎豆種子混充沙苑子入藥。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rotalaria pallida Ait.[C.mucronata Desv.]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