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鹿仙草、見根生、地楊梅、土里開花、鹿心草、紅菌、
牛奶菌、雞心七、文王一支筆、接木懷胎、觀音蓮、黃藥子、借母懷胎、兒子不離母、葛菌
|
漢語拼音 |
ji sheng huang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寄生草本,高5-15cm。根莖肥厚,近球形,不分枝或偶分校,百徑2.5-5.5cm,黃褐色,很少呈紅棕色,表面密集顆粒狀小疣瘤和淺黃色或黃白色星芒狀皮孔,先端裂鞘2-4裂,長1-2cm;ㄇo長3-10cm,大部呈紅色,很少呈黃紅色;鱗狀苞片2-5枚,輪生,基部聯(lián)合呈鞘筒狀,先端離生呈撕裂狀,常包著花莖至中部;ù菩郛愔辏ㄐ);花序均呈卵球形,1.4-2.4cm,直徑1.2-2cm;雄花較大,花被裂片卵形或短三角形,展開,聚藥雄蕊無柄,呈扁盤狀,花藥橫裂,基短梗;雌花子房卵圓形,具細(xì)長的花柱和子房柄,附屬體倒圓錐形,先端截形或稍圓形;ㄆ7-8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從陜西、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300-3600m的針葉林或針闊葉交林下,多奇生在杜鵑花根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收,除去泥土、雜質(zhì),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澀;性寒
|
歸經(jīng) |
肺;胃;肝經(jīng)
|
功效 |
潤肺止咳;行氣健胃;清熱利濕;涼血止血;
補(bǔ)腎澀精
|
功效分類 |
理氣藥;清熱燥濕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脘腹疼痛,黃疸;痔瘡腫痛;跌打損傷;咯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外傷出血;頭昏;遺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或燉肉、浸酒。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Balanophorae Involucrat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alanophora involucrata Hook.f.[B.involucrata Hook.f.var.flava Hook. F.]
|
科屬分類 |
蛇菇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